阅读历史 |

第9章 司马仲达(1 / 2)

加入书签

对于监察使的问题,云无殇是有答案并且有解决方案的。

监察制度建立初衷是为了让咸阳官员和地方官员相互掣肘,制衡。

可时间一久了。

咸阳派系官员的罪责便不能入秦皇政耳。

其根本原因是那些地方官员的举报信大多数都入不了咸阳城。

特别是云州这种郡王的封地。

地方官员若是想举报咸阳派系官员不作为,举报信首先会经过郡府。

郡守审阅过,批了红再交到州府。

这个过程一般不会有太大阻碍,只要是情况属实,郡守都会将情况上报。

毕竟下属出现问题,若是不及时上报,难免会牵扯自身。

上报给州府的举报信由州府的府官或者刺史亲亲自审阅后,批了红再移交中央,由吏部官员查阅后再进行分类,最后由吏部主官进行首决,再交给秦皇政亲自过问。

在这个环节就会存在很大的阻碍。

第一层阻碍,在举报信交至州府后,刺史作为封疆大吏,为了避免地方和中央的矛盾产生。

出现问题一般都会自行决断,在一州内部处理掉这个问题。

处理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小惩大诫。

然后对举报官员进行安抚,适当提携。

就算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但更更严重一些的,刺史也不会帮其遮掩,会批红后移交吏部。

这时便会迎来第二层阻碍。

吏部掌管大秦上下官员任免,相当于后世的组织部,掌管人事调动,那是权力很大的实权部门。

这样权力极大的实权部门,内部的组成部分是很复杂的。

包括吏部尚书在内的吏部大小官员,都不是孤臣。

都是因其背后有各个党派支持。

咸阳派系官员在外和地方官员区分为咸阳派和地方派。

但其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的派系划分。

而这些不同的派系也会相互依存相互斗争。

那些去地方任职的咸阳派系官员,在离开之前,大多数都是有着自身背后依存的党派的。

吏部官员同样有背后依存的党派支持。

也就意味着,这举报信在抵达吏部时,就一定会有人在背后帮助,使大多数举报信都不能真正呈现在秦皇政案前。

各个党派为了增加自身在朝廷的话语权,从而谋求更深远的利益。

会尽可能保证自身派系在官人数上的优势。

便会尽可能保存那些地方下任地方的官员。

再加上,委任至地方的官员调任回咸阳后,大多数在职位和权力上都会有所提升。

所以这下任地方的官员,背后的隐形势力都是极其庞大的。

故此,就算是举报信送到了咸阳,也鲜有能被秦皇政看到的。

长此以往,那些下任地方的咸阳派系官员该如此还是如此,而地方本土官员非但不能扳倒那些贪赃枉法的咸阳派系官员,还得罪了那些官员和其背后的党派。

长此以往,地方官员只能选择行事中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件事也并非没有解决之法,只需要将监察制度进行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