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法律职业的未来(1 / 2)
法律职业其实越来越不好干了。
倒也不是说人工智能马上要替代我们了,暂时可能还没事,但是未来以后谁也说不好。
但确实存在一些新的趋势我们需要关注:
1.流动减小,但竞争加剧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却是一个现实。
首先是法律共同体不太提了,现实上来看法律职业之间的转换频次降低了。
无论是司法官离职当律师,还是律师受聘当司法官的现象都减少了。
司法官离职当律师的减少,一是因为司法责任制带来的待遇提高,二是现在离职难度和门槛提高,三是律师行业本身也没那么好干,这就导致了不少助理虽然入额无望,也耗在司法机关就是不走。
这两年虽然入职平均年限逐渐拉长,但离职率反而下降了。这很不像我刚上班那会,每年都要走几个,那是真是提拔了都要走,现在多年不入额也就不走。
我感觉还是择业成本变高了,另外年轻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变低了。
律师返聘到司法官前些年还有一些报道,但最近几乎很少听说,当然一直以来确实也没有形成规模。
从总体上看,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流动性日益降低,都是在自己的圈子里打拼。
没有了外来者的竞争,反而变得更加难以竞争,实际上都是暗暗较劲。
主要是因为机会其实变少了,也就是蛋糕没有做大,有的地方还做小了,这就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也就是说法律共同体这个边界并没有得到显着的扩展,很多企业收缩了,但是毕业生却不断的进来,这就导致每个人获得的机会被摊薄了。
对于司法机关来说,主要是员额的流动性很低,这也是设计之初可以预见到的,直接反映到基层上就是员额指标枯竭,一年都出不来一个。但是新人还是一茬接一茬的来,大家除了等着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员额没有到退休年龄,年轻人也都不走,大家就这么看着。
2.回报降低,但能力要求变高
人多机会少,回报自然降低。
这个无论体现在收入的增加还是机会的获得上,都是一样的。
所以感觉很多法律人感觉钱不好挣了,工作不好干了,发展有点慢,本质上都是流动性机会减少造成的。
但另一方面,工作要求不断在增加,不要说干好,干及格都要不断提高本领。
就拿司法机关来说,现在办案需要依靠大数据思维,但是作为本科生背景的法律人,普遍是缺乏大数据思维的。
因为啥?因为高等数学是选修,原来就没学好,现在现学确实也比较难。
要是工科背景的人可能还好一点。
但是社会的发展不管那个,社会的发展就是普遍数据化,很多犯罪都是隐没于大数据背后的,如果你没有大数据思维这个金刚钻就揽不了这个瓷器活了。
这就需要司法官拥有复合型的能力和思维,这就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对于律师也是一样,案子不好干,因为其他行业也不好干,也就没有钱来打官司。
但法律体系确实越来越复杂,法律法规变多,司法解释更厚,最可怕的是还搞出许许多多的指导性案例,更有数不胜数的典型案例,以及省市的典型案例。
而且这个法律法律和案例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专业,办每一个案件都要买很多书来看,还不一定能看明白。
下一个案子,又不一样,还需要重新找资料。
不用动脑筋就能挣到钱的案子越来越少,动了脑筋却不一定能挣到钱的案件越来越多。
3.发挥空间变大,但展示空间变小
现在司法理念不断解放,更加人性了,所以很多不用律师费力气,司法机关也可以新的法律要求落实到位。
这是以往难以想象的,这就给律师意见被采纳创造了机会,更容易获得当事人的满意,可以宣传的职业成绩变多了。
某种意义上以往多的各种难其实是在下降,虽然还不能说所被完全解决的,个别地区可能还很突出,但总体状况在变好。
从法律体系和司法运转上权利保障都越来越充分。
这似乎为律师职业创造更大的更好的舞台。
但这个舞台被看到的机会增在减少。
比如庭审直播从普及到变得越来越稀少,庭审实质化也不太提了。
也就是不管你现在在法庭上怎么折腾,可能也没有多少能被看见了。
而不被看见,就很难得到关注,失去了庭审的情景任何的事后的描述都显得觉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其实,我们仔细回忆,这些年被关注的案件,除了王者归来这类典型的冤错案件,基本上都是庭审直播被看见的。
只要有录像就有了被传播和关注的载体,但这个载体变得越来越少。
这些就是法律职业面临的现实,但未来呢?
我对未来有三点判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