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每个人在公考里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1 / 2)
每年的公考大军,第一次分流都是从笔试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开始的。大多数考生公考信心的积累,也是始于第一次入围公考的面试。尽管从结果上看,面试圈的考生最终失望的依然还是大多数。但一次入围面试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不少人坚持公考的精神支柱。
因为在漫长的上岸之路里,绝大多数考生的万丈雄心都是被日复一日看不到的希望磨灭的。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这就决定了人在付出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纠结投入回报比。
如果把公考的过程和结果倒置,在确定得到一个上岸的结果后,无论给备考的过程如何加码,任何人都不会有一句怨言。然而一旦结果被隐藏,备考的过程立马就会呈现出现实的众生相。
公考是有标准的公平
很多公考失败的考生,都把时间浪费在了公考公平的讨论上。限制学历不公平,限制年龄不公平,限制专业还是不公平。只要我不能上岸,就是不公平。
人的一生就是在享乐中摆烂而又在摆烂中后悔的过程。具体到公考,总是期望着公考绝对公平的人永远都在为“我已经尽力了”寻找背书,而从来不从自身问题找原因。公平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持续努力下多样化选择的权力。
当你抱怨公考的学历限制时,永远不会想起自己追求学历时选择了在享乐的泥坑里打滚儿的惬意样子。公考是公平的,但任何一种公平都不会否认别人上一阶段的努力。如果公平没有标准,那就是纵容摆烂。
公考是一次救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