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公开挑战(2 / 2)
论及武艺,岳飞与韩世忠均不输于杨再兴,既然他年轻力壮,自然是他迎战的理想人选。然而,岳飞仍旧不耐烦地斥责他。
“安静下来,等待皇上的命令。无纪律不成军。”
岳飞的话语冷静而严肃,充满了军人的威严和刚毅,他的眼神如同锐利的剑,透露出对杨再兴的关切和期待。他希望杨再兴能够明白,战争并非儿戏,每一次出战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只有有纪律,有计划,有策略的军队,才能取得胜利。
在宁静而庄严的宫廷大殿之中,空气仿佛因凝重而变得异常沉闷,来自四海八荒的朝臣们静静地肃立着,等待着皇帝陛下的一声令下。四周明明本应充满着纪律与秩序,然而此刻却显得异常寂静,甚至可以听到宫门外微风拂过的声音。
岳飞,这位满腔热血、忠心耿耿的名将,面对着国家的困境和朝政的腐败,无法压抑心中的忧虑和愤怒。他目光如炬,语气坚定而严肃地责备着杨再兴,言辞中透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
杨再兴,一位本应在沙场上英勇作战的武将,却在朝堂之上遭遇了如此挫折,他的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但在岳飞的责备之后,他勉强按捺住心中的波动,尽力保持住了表面的平静。
而在远方的蒙古大营,蒙古的可汗忽必烈坐在他的金帐之中,帐内的奢华装饰与外面的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眼神深沉,掩嘴一笑,仿佛看透了世间一切。他的目光穿透了帐篷的缝隙,似乎能洞察人心。
“你们的宋朝人,真是太有趣了。”忽必烈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讽刺和嘲弄,“他们怀揣着保卫国家的热忱,我甚是赞同。”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宋朝人的嘲讽,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这种忠诚的“赞赏”。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宋朝的命运似乎已经岌岌可危,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绝境之中,宋朝的子民们仍然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这种精神,即使是蒙古人也不得不表示“赞同”。
赵匡胤的微笑中带着一丝深意,他的目光从容地掠过在场的人群,最后落在忽必烈汗的身上。他看到对方并没有因为他的提议而有所冲动,这让他对忽必烈有了更深的认识。忽必烈汗是一位深沉而有城府的君主,他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
赵匡胤收回目光,转向即将出战的一名将领。那将领身材魁梧,一脸的刚毅之色,他是阿里黑,来自元朝楞郭尔部族,是将军窝楞郭尔的儿子。他在元朝的将领中赫赫有名,以勇猛无畏着称,几乎无人能在战场上与他匹敌。
忽必烈汗派遣他前来参战,显然是希望借他的手来给赵匡胤一个教训。
赵匡胤轻轻地摇了摇头,他转头看向身后的岳飞、韩世忠和杨再兴。岳飞与韩世忠神情自若,他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他们的身影如同山岳一般坚定,让人感到无比的安心。
而杨再兴则显得有些激动,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狂热的火焰,他看着赵匡胤,仿佛在诉说着他的决心和信念。他的身影在赵匡胤的眼中显得异常高大,那是一种对国家的忠诚,对皇帝的信仰,对敌人的无畏。
“让我去吧,让我去战场,让我为皇上效力...”
他的心声仿佛在赵匡胤耳边回响。看到这一幕,赵匡胤深深地叹了口气。
“再兴。”
“臣在。”
听到赵匡胤叫他的名字,杨再兴急忙走上前,生怕自己动作慢了,赵匡胤可能会改变主意。看着杨再兴那急切的神情,赵匡胤无奈地笑了笑,摇了摇头。如果不明真相的人看到这一幕,还以为他急着去结婚呢。
“不要让大宋朝的脸面丢掉。”
“陛下请放心,臣绝不会让您失望。”
赵匡胤对杨再兴非常了解,所以并不担心。
之后,忽必烈下令安排桌椅,两位皇帝面对面坐在距离三米的位置,一起观看即将到来的决斗。
实际上,忽必烈和赵匡胤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尽管忽必烈摧毁了宋朝,但在赵匡胤看来,这只是生存的测试,在他所处的时空,赵匡胤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至于忽必烈,他恨赵匡胤的理由并不多,甚至想过如果他们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那将会非常有趣。两位皇帝的第一次见面,他们相互欣赏,甚至有些遗憾没有早点相遇。
“开始。”
坐定后,忽必烈汗宣布。
随后,阿水和杨再兴同时到达已经清空的空地。
杨再兴手持长矛,而阿术则挥舞着两把巨大的斧头。就体格而言,阿术显然更健壮、更高大,是典型的北方人。
在体格上,阿术明显更为健壮且高大,可谓是典型的北方体型。相比之下,杨再兴的身材较为瘦弱,但切莫因体型大小而轻视他。
两人互相打量着对方,阿术的脸上毫无表情,仿佛对对手毫无兴趣。然而,事实上,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引起阿术的兴趣。在多次与宋军作战后,他对将军们抱有轻蔑的态度,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说,他认为没有一个能称得上是强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