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诡异的天气(1 / 2)
露来霜往,白驹过隙。
今冬的天气,不知怎的,比去年冷了许多。
稻子、玉米收完,丰耕县就好像掉入了一个大冰窖里,气温天差地别。
如今才年底,就冷得人不愿动弹,全靠火堆子活着。
“真他娘的倒霉!这鬼天气冷得也太快了,冷完还不暖了,我家的菜种了死、死了种,咋也活不成,这可咋办!”
“呼——”
一阵寒风刮过,聚集在入城口的人们全都缩起脖子,裹着衣服背过身去。
以背迎接寒风。
“吸溜——吸溜——”吸鼻涕声乍起。
“可不是,俺婆娘连厚衣服的棉花都未续得,天儿就冷了,可冻死我了。”
“不行了,俺得回去烤火去了,这菜是种不了了。”
这么冷的天儿,出门的人都不是闲的。
他们要么是出来砍柴,要么是出来种菜、挖笋的。
但大部分人都被这鬼天气给劝退了。
“我也不去砍柴了,等明儿集市买柴烧吧。”
反正今年跟县衙种了两茬高产水稻,家里收成比往年好了几倍,买得起柴。
没两句话的功夫,入城口的人便一哄而散。
大伙儿顶风各自回家,冻得脸皮子都裂开了。
不知是老天爷眷顾,还是林宝初自带锦鲤体质。
她的九个产业园才全部完工,天气就变冷了。
九个产业园,菜棚全都搭好,猪场、鸡场、兔场也都盖了,给她的这些产业上了一道扎实的保险。
如今放眼整个丰耕县,也就她地里还是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
其他人的地就显得萧条凄凉多了。
甘蔗砍收了一个月,终于在霜冻之前全部砍收完。
糖厂也重新开工,带着甜味的柴火味道飘遍整个丰耕县。
因为天气冷,糖厂里是最暖的地方,大伙儿上工的积极性都比以前高涨。
“佳儿姑娘,再去跟林姑娘要一盆炭火吧,太冷了。”
朱金华放下手里的笔,搓了搓冻僵的手,吸着气说。
赵佳儿闻言,立刻停笔出门去要炭。
在县衙后院的柴房里,有两墙烧火用的东西。
一墙是玉米芯,一墙便是黑乎乎的炭,它们都被堆放在用竹条围起来的墙角边。
这些炭,是林宝初半个月前自己在地里挖坑烧的。
当时她读天气,虽然读不出具体温度,但接连的大风大雾让她觉得很不对劲儿。
某天夜里,林宝初突然福至心灵,第二日便叫人在收割完稻子的田里挖坑,烧炭!
这不,才得以让县衙有足够的炭火取暖。
办事大厅放了两盆炭火,开了两扇窗,门关得紧紧的。
天冷之后也没有什么百姓再来办事儿,都憋在家里,扶贫小队得了空,都埋头制作台账。
谢谈竹一个人在他的诊室,也烧了一盆炭火。
丰耕县烟雾缭绕。
“好,辛苦大家,大家都快回家吧,太冷了。”
辣椒地里,林宝初和沈戟同长工们一起,给辣椒地加盖棚子。
百余亩的辣椒地,一亩地盖两个棚子,也盖了近二百个,大半个月。
幸好有甘蔗地、池塘和其他产业园的工人来一起帮忙,否则完不成那么快。
林宝初本以为辣椒秧子长到膝盖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谁知还是败给了寒霜,才紧急加盖棚子,遮风御寒。
辣椒地的棚子简单,顶和四周都只有一层草席,单薄是单薄了点,但对已经张开的秧子来说,够用了。
“相公,咱们去木耳的棚子里看看再回去吧。”
从十一沟村的辣椒地回来,林宝初突然说。
木耳跟其他蔬菜不同,木耳对环境要求更高,特别现在又是冬天。
“好。”
沈戟把马拴在路边,跟林宝初一块跳下田埂,朝木耳大棚走去。
县衙门前的这片地,依旧种着油菜花。
只是今年油菜花长得慢了许多,林宝初都不敢打包票,这片油菜花能不能开出花来。
林宝初冷得一直吸气,寒风夹杂着一丝丝冬雨,淋不湿人,却寒气入骨,叫人难受。
到了大棚里,才觉得暖和。
他们随便走到一个木框前,掀开遮在上面的薄草席,查看。
木耳已经长得有二指大小,一朵层层叠叠的,有四五片。
能长出来的,卖相都很不错。
只是菌种不是专门培育的,野蛮生长的情况下,产量不会太高。
空的地方很多,还有一些其他蘑菇,都挤在这个框里。
林宝初把冒出来的其他蘑菇拔了,又重新盖上草席。
“太冷了,刚才下雨把我头发都弄湿了,我们一会儿去美发馆洗头吧。”她说,“洗完头顺便去看看客栈。”
美发馆是一个半月前,城东的三娘子和连婶子一起来衙门找她,跟她合作开的。
二人来时,披头散发,脸上有伤,衣服还被撕破了。
经过了解,是连婶子熬煮洗发膏被夫家人发现,夫家人嫌她熬洗发膏要买何首乌浪费钱。
于是把她从街头打到巷尾。
要不是三娘子护着,人都要打残了。
经过这一事儿,连婶子彻底下定决心,不顾家人反对,将多年的私房钱拿出来做生意。
为了护住这个美发馆,不让夫家人闹事,二人便邀请林宝初一起加入。
三人一块儿,成立美发馆。
至于客栈。
也是林宝初的产业。
丰耕县的商业,需要尽快恢复。
-
下着毛毛雨的冬日大街上,清冷无比,街边铺子更是空无一人。
路过时,只见店家在店里烤火,眼睛不知是被烟熏的,还是叹这生意不好做,看起来颇有无奈。
除了大街当间儿的那家新开的洗头馆。
林宝初入股这家洗头馆时,掏的就是店铺成本和设备的钱,三娘子和连婶子出人工。
当时林宝初一共盘下了七个铺子。
其中两个是用来开洗头馆的,其余五个在洗头馆的斜对面,开客栈。
“哎哟,冷死了这天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