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章 性格缺陷(1 / 2)

加入书签

看着林辉语无伦次的说着,康丽红也坐起身子,问道:“什么时候抓到的”,这个新闻康丽红也关注好久了,他杀了那么多的人,特别还有那么多小女孩,真是个狠心的人,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昨天晚上,今天一早就发布新闻了,记者都去黄淮采访我爸了,网上都有照片了,我爸终于可以歇歇了,说不定过两天就能飞过来,跟我们一块过年。”康辉一脸兴奋的说道,今年过年老爸就把表妹送回市里,又赶回去加班了,连个团圆饭都没有吃完。

“还飞过来,案子破了,他只会更忙。”康丽红说完拿起笔记本打开网页,看起了事情的详细报道。

林平看他们几个围在康阿姨身边,心里痒痒的,也连忙凑过去,康阿姨斜躺在沙滩椅上面,从上方看去,露出精致的锁骨,林平咽了咽口水,抬头看到李亚光莫名其妙的笑着,连忙转移目光,弯腰凑近看起了笔记本上的新闻。

屏幕上一个标题就长长的一串,“儿时连鸡都不敢杀的他,为何3年流窜神州4郡,一把锤子锤死67人?”

除1名女性是活着被杨大海强奸的,其余22名受害者均是奸尸,且受害者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未成年少女,最小的仅9岁。

光看到这些文字,就让人咬牙切齿,杨大海的第一次心理扭曲是在新泽2000年9月末,他来到肖家村,伪装成卖货郎进行踩点,选中了仅有一个老妇带着两个幼童(一男一女)的留守儿童家庭。

10月1日深夜,杨大海潜入提前选中的“猎物”家,先是快速杀死老妇和小男孩,随即杨大海又向睡在另一个屋子的小女孩头上砸去。

实施性侵期间,小女孩忽然清醒,奋力反抗。为了不被人发现,杨新海再次对小女孩重锤,确定死亡后,他完成了性侵,这是杨新海所犯的第一起奸尸案。

在此之前,杨大海早就有强奸前科,有两次强奸未遂,和两次强奸成功。杨大海第一次强奸女性发生在新泽99年夏天,他去一个农户家偷自行车,看到女主人正在熟睡,他见色起意,将偷盗升级为强奸,该受害者没有声张,杨大海全身而退,这就更加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2000年8月,杨新海第二次实施强奸,同样是在盗窃时发现女主人颇有姿色,将犯罪行为升级。但他并未杀人,只是拿砖头砸晕了男主人,用绳子将其双手反绑,当着男主人的面,侵犯了女受害者,被强奸的女受害者也曾试图反抗,杨大海只是打晕了她,也没有伤害这对夫妻的两三岁的孩子,只是这一次的经历已经让他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手段变得更加残忍和血腥。

转折点发生在第一次奸尸女童案,杨大海的性心理变得更加扭曲,他体验到了只有把人杀死以及强奸少女才能得到一种安全感。自此之后,杨新海每偷盗一户人家,必杀人。如果有年轻女性或是未成年小女孩,杨新海一定先杀后奸。而中年或老年妇女,杨新海则没有“性趣”。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杨大海第一次使用四磅八棱锤作案,而且从这个时候起,四磅八棱锤就成为杨大海固定的作案工具。每次犯案,杨大海都会买一把新的四磅八棱锤,导致后来人们听到“掂小锤的人”,都心惊胆战。

连环杀人犯的做案流程或作案模式,一旦越来越固定,也就意味他们的犯罪心理越来越趋向稳定。

一个冷血的变态杀人狂魔彻底形成,杨大海作案已经不需要什么明确的动机和理由了。

他想杀就杀,他心情不好了,会杀人,他性欲来了,也会杀人。

杨大海为何动辄杀人全家?为何只奸尸?他是如何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的?这就不得不回顾杨大海犯下累累杀人案前的生活和感情经历了。

新泽68年,杨大海生于一个守田人之家,他父母一共育有6个子女。杨大海排行老四,村里人都叫他杨老四,后来就变成了杨老实。

他个头不高,仅有1米6左右,他是家里也村里唯一一个在镇上读地高社的孩子,在子女多的家庭里,最受宠的就是老大和老幺,老大是第一个孩子,做父母的自然疼爱,老幺又是最小的孩子,凡事都要让着他,自然也最得宠,而子女多,杨父和杨母就忙着挣钱养家,自然忽略了排行老四的杨老实,对他的生活和进修没有过多的关心,从小缺乏母爱,养成了他孤僻懦弱的性格,跟后来他的心理巨变也不无关系。

杨父的个子也不高,性格比较软弱,也是经常被村里人欺负,排挤。杨父因为无法忍受这个,甚至有一次选择了自杀,幸运的是被救的及时,但这让杨老实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所有人都想要害他,他没必要对任何人好,因此对同类缺乏同情心,这也是他杀人不眨眼的原因之一。

进入地高社后,他连食堂里最便宜的菜和最便宜的包子都吃不起,他总觉得低人一等,生活如此艰难,杨父还是支持杨老实读书,并表示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他去天学社进修。

临近天学社考核的那一年,杨父把原本计划买化肥的钱都给了他,杨老实却选择了辍学,他内心自卑又要强,同时他又非常不善表达。

小时候被涩友欺负了,他也不敢反抗,他父亲也太过软弱,每次受欺负了,没人帮他出头,杨父总是让他让着别人,杨母总是说,咱家穷,你在学社别惹事,杨老实觉得一切被欺负的根源都在于他太穷了。

他想表现自己,但学业上难突破,所以他开始打架求存在感。不进修之后,因为恶习他结识了不少社会闲散人员,跟着这些人行骗偷窃,多次进出监狱。

再后来,家里待不下去了,他就抱着不闯出一番名堂不回家的决心,17岁的杨老实悄悄离家打工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