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产后(2 / 2)
因为所有的人都读同一本书,那么他们心里面就有同样的一种信仰。
同样的信仰放在这个偌大的国家里面,这个人就会团结得非常紧密,不会随便吵架打架,更加不会随随便便就跟外面的人打起阿里了。
要是外面的人进攻大梁,大梁的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国家神圣不可侵犯,就同仇敌忾,好像面对杀父之仇一样。
这样下去,整个国家虽然表面上是歌舞升平,人人非常软绵绵的。
但是实际上,他们还是非常厉害的。
世界上最怕的东西,就是外柔内刚,就好像是地面上的水,看上去谁都可以欺负它,但是实际上是水想要到什么地方都可以。
这就是柔软的力量。好像整个大梁帝国,都是藏在这样以柔克刚当中。
刚刚开始,看到大梁的方位空虚,城墙低矮,好多西域和边境的小国都喜欢到这边来搞事情。
但是好像一旦过来搞了事情,就马上会被大梁这边的军队搞回去。
这边的军队好像战斗力还不小,动不动就能让他们伤筋断骨的。
所以,慢慢下来,好像再也没有人敢随便侵犯这样的国度了。
所以,现在的大梁基本上靠着自己的威严,就可以让身边的那些蛮夷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的皇帝喜欢科技,喜欢文化。对于那些有智慧的人,都特别崇拜。
尤其是能够制造出精良武器的匠人,或者是那些能够写出锦绣文章的文人。
那些文人好像都喜欢写边塞的诗歌,明明没有打仗,就喜欢写自己到边塞守卫遥远的边关,然后在战场上面奋勇杀敌,杀了敌人,还要想着怎么安葬那些敌人。
充满了一种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至于大梁的战士,好像个个人都会看地图,个个人都懂得兵法还有计谋。
别人看来,好像大梁的士兵就是文官,文官就是士兵一样。
不过在萧赜看来,作为大梁的子民,本来就应该如此,读书打仗,都是建功立业的最好途径。
不管是后来的职业读书还是打仗,反正都要经过很多很多的磨炼。
最后不过是各自的分工不同而已,但是他们之间的共同形象,都是一样的。
因为这样,所以更加没有人欺负大梁的人了。
积极瓦想着这从夜郎回来的一路上,好像自己已经体现出了一种诗人的气质,见到什么,好像都能出口成章。
自己写的那些东西,恐怕要是写出来的话,一定能够吸引到很多很多的读者的。
于是,他就有点飘飘然起来,对萧逸雪说:“不瞒你说,其实呢,你这些东西,要是拿出去,父皇一定会很喜欢的,但是要是落到了临安书院那些人的手里面,他们就可以找到很多很多的理由,来拒绝你们的存在了。”
这么一说,就弄得积极瓦有点蒙圈了。
因为积极瓦毕竟不是中原人,对于中原人的那种官僚作风,感到非常不能理解。
比如不知道为
什么,明明萧赜的皇帝,皇帝都能喜欢自己,为什么临安书院,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所谓作家协会,他们就可以对自己发号施令,指指点点,但是堂堂的国家的作协,却会全盘收录自己的诗歌。
难道是这个临安的人比全国人的人还厉害了?
当然不是,非也非也。
其实积极瓦还不能完全了解这里面的奥妙。
因为呢,好像临安这一群乌合之众,他们的本性就是想要别人承认自己,感觉自己弄出一个组织,就是一个小朝廷。
那个组织的所谓的领导,就觉得自己是那个地方的土皇帝。
然后,有了土皇帝,就有土大臣,还有土的将军。
他们面对入侵的人,面对想要进攻自己的人,就会摆出一副所谓的卫道者的形象。
但是他们却不是真正的卫道者。就算是卫道者,也不过是一个邪恶的,魔鬼一般的卫道者。守卫的,并不是真正的道义,而是自己怎么样才能享有特权,不能让别人抢走了自己的特权而已。
这就好像当初那个王伦霸占着水浒梁山,不让比自己厉害的人入伙,百般刁难了林冲。
当然,这个王伦到后面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结果。因为他眼光狭隘,办事没有章法,而且做人除了自己没有任何的原则,这样下去,就是违抗了世界的正义。
世界的正义一旦遭到违抗了,这个人就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依靠了。
被人火并了,或者是被人杀死了,都是命中注定,咎由自取。
其实当初这样被人火并,还算是比较好的。要是当初不是被林冲火并,而是碰到了宋江,那宋江收下的一千多人,可不是吃素的,说不定,就不是火并了王伦这么简单了,甚至将来所有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山寨,都会荡然无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