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7章 自己干(2 / 2)

加入书签

乔云清日渐被武帝重视,已经开始接触编修以外的事物,每日早出晚归。乔大郎也是看出来 ,就是不想额外给二伯添麻烦,这才瞒着没说。可他们哪知道酒里两位长辈对他们的事早就是心知肚明。

如今在长辈都开口了,自是连忙应下。

........

当众人散去,只有乔云清留下, 乔欣这才 把拓印的字迹的那张纸拿出来 交于他看。

乔云清不明所以:“这不是印章么,阿娘打算做什么?”

“我打算建造纸坊和书局。接着浮雕和拓印,我打算采用新的方法来 印刷书籍。”乔欣三言两语就把自己在雷窝村的计划 跟他提了一下。

乔云清闻言 眉头一挑,他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眼前这个代替自己养母活着的女子。

书籍,纸是多少人一辈子求而不得的东西, 怎么在前阿娘的嘴里变的这么轻而易举?阿娘居然想在青阳书院建一座图书楼?

“这太难了, 目前多数藏书要不就在世家的藏书阁里,那是绝不外对外展示的。要不就在皇家的藏书阁里。咱们手上根本就没有书籍可以大批量的出版。哪怕宫廷离得书籍也有很多以竹简的形式存放。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

乔欣笑吟吟的看着他道:“我拿出来的东西 你也看到了,没读过书你觉得可以做的到吗?我也不要什么孤本, 就是基础的启蒙书籍都够咱们先印刷的。 我大量印书的目的不是才培养科举人才,而是普及识字率。书不在多,有用就行。买不到,借不到, 我就自己写。 ”

乔云清瞳孔一缩:“自己写?”

“对呀,写农书, 写菜谱,写水利,写天气,写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些总不犯规吧?”

又不是只有四书五经,礼仪诗春秋才叫书,她给乔家孩子启蒙用的改良版三字经,千字文也可百家姓,律翁对韵随便一本认熟了 基本上也就告别了文盲。

乔云清脸色肃然:“阿娘 可想过这样做的后果?”

乔欣:“后果就是绝世家垄断知识的口子,可那又如何?我们乖乖听话的时候他们不也没打算放过乔家吗?我总不能为了别人舒服, 就委屈自己吧?再说了 咱们乔家也没打算垄断市场,书局他们能开得我怎么就开不得?”

“你就不怕陛下也反对吗?”

乔欣淡定,:“陛下不会,否则的话就不重视科举。”

乔云清脸色总算有了变化,心里不由的感慨,阿娘这直觉准的可怕, 才和武帝接触过几次,居然一眼就能看透了 陛下的心思。

他若是男子,那定能在朝堂上大放光彩。也就是这副女子的身躯和世俗的规定,困住了她的身心和思想。

他顿了顿,终究不舍得说出拒绝的话,于是道:“那阿娘先试试吧,明儿儿子探探陛下的口风,若是有陛下支持,你的计划会更顺利一些。”

“不用试探,一会我上个折子, 把这事跟陛下敞开了说。明儿个我带孩子们去云溪的庄子上住一段时间。地契拿到手这么长时间了 总要过说去看一眼。”

第二天一早,天刚微微亮,城门一开,乔欣一马当先,带着乔府的小娃娃们往溪镇赶去。

除了随行的二十多名护卫,这一次连马车都没有带。就连最小 的乔三娘都强烈要求自己骑着一匹小马驹跟在乔欣身边,可算是轻装从简了。

这几个孩子在乔欣的严格的训练中,马术已算是精中翘楚,只是今天却多了个关键泽。

他自诩为武将世家的后人,却发现自己的骑术还不如一个四岁小娃娃,自尊心备受打击。

乔家的小辈男女一个个跟妖孽似聪慧的,能不能给别人留条活路啊?

乔云清夫妇站在大门外恭送他们 等人一走远,乔云清就像往常一样骑马去上朝,被独自留下的张氏,流下后悔的眼泪,危机感狂飙。

这一大家人,好像就只有她不会骑马,日后若是再做什么,会不会还像现在这样把他一个人留下?

为了寻找安慰,他扭头问这石婆婆:“嬷嬷,你也不会骑马吧?”

“回夫人的话。老夫人规定,凡是和乔府正式的签订身契下人,都必须学会骑马!”

张氏不死心,转身问新上任的内宅大管家白柳,“白柳你呢?”

“奴婢也是!老夫人说了会学会骑马,必要时可以很好的保护主子远离危险。”

张氏……

真是垂死病中惊坐起,小丑竟是我自己!再问下去就是自取其辱了!

不行,得赶紧安排!看来乔家每天早上的 集体训练 ,她必须得参加,不然日后会越来越跟不上家里人的节奏了。

.......

云溪镇真是地如其名,云溪之上,乔林翠天。鸟啼萝径,花落石潭。

雨歇黄精老,春深皂荚圆。高人高卧所,毛骨半成仙。

若不是前一阵子被大家族养狗场弄的乌烟瘴气,乔欣觉得这里的居住环境比老湖镇更胜一筹。

作为依靠清水河而建的小镇之一,这里是从老湖镇到京城的水路通行最后一站。

几人在一处庄子前停下,王树林和原本的庄头早就带人在外面等候着。

招灾半个月以前 乔云清就将整个王家村的渔民全部搬迁到了云溪镇自家的地盘上, 在离清水河不远的地方给他们拨地拨款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村庄。

就像当初重建老湖镇一样让他们在这 闲时替乔家打鱼,忙时给乔家开荒种地。

当初乔家献上盐矿的时候,陛下将咸水那里的土地收回, 改成了临水镇上的荒地和云溪镇的千亩良田。

若是 把所有的荒地都算在内,乔家目前也算是有了三四十倾地的中产人家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