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6章 并非和平,只是酝酿更大的战端(2 / 2)

加入书签

反倒是之前一直想当和事佬的华元,他安安静静站在原地。

“齐国的反骨治不好了。”楼令压低声音对郤锜说道。

讲事实就是,不想楚国输得太惨的一定是齐国。

齐国最想的是晋国和楚国能够打得两败俱伤,好让他们有捡便宜的机会。

其余站出来说和的国家,他们则是真的无力承受更大的伤亡,希望能够以谈判的方式结束这一场战役。

“两位看看,你们的盟友也不想继续打下去。”子重这一刻的心态有些变化。

郤锜“呵呵”笑了几声,说道:“他们的想法不重要,丝毫不会影响到我们做出决策。”

尽管很伤盟友的心,郤锜却是那种真实的态度。

一众盟友就是晋国的提款机外加抽血工具,只是晋国历任中军将做事方法不同。

比如栾书,他对待盟友表面上看起来很温和,实际上拎得清,通常是说话好听,也仅仅是说话显得好听,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郤锜的风格则是跟赵盾一样,存在区别的地方在于郤锜展露真实心态,赵盾很喜欢用强硬姿态恐吓盟友。

原版的历史上,郤锜没有当过晋国的中军将,赵盾却是真实当过晋国的中军将。

因为赵盾对待盟友的各种高压政策,他在列国史书上的形象非常不好,直接影响到列国对赵氏的态度,官方或民间没事骂赵氏几句属于政治正确,一旦赵氏之主当晋国中军将,通常也是列国最为抗拒的时候。

子重听到郤锜那样表态,脸颊控制不住一阵抽搐。

“可惜了,军事上输得一塌糊涂,要不然光是语言就能够策反好多国家,使他们站在我们这一边。”子重看出郤锜当中军将对晋国邦交战场上的劣势,更加有奋发图强的动力。

当然了,郤锜是会给晋国带来在邦交上的负分,其它的助益却是更大。

最为起码的助益就是,郤氏没有灭亡,他们的存在能够保证晋国在军事上的深厚底蕴。

来自列国的众人明确知道劝不动晋国一方,他们只能将劝说对象转为楚国一方。

子重出于种种考虑,面对列国众人的时候,态度上显得较为软化。

“我方有一些要求,请两位晋卿聆听。”子重在一些赔偿条件上阐述要求,主要是不接受每年提交赔偿,请求降低数量再一次付清。

郤锜耿直地想答应下来,说话前却是看了楼令一眼。

楼令看出郤锜心里已经同意,抢话说道:“可以一次性付清,只是数量没有降低的可能。同时,在付清之前,贵方的军队不允许撤离。”

所以是,楚国知道每一年交付赔偿意味着什么,他们才不会上那种当。

“看来继续打下去确实是晋国一方的意愿,他们对能够打赢的信心根本没有丝毫的迟疑。”子重想道。

晋国一方要继续打的意愿那么强烈,自然会影响到楚国一方的心态,起码楚国一方更加不敢赌了。

“我作为代表同意下来,就不需要重新坐下来继续谈了。”子重说道。

这里能够看出一点,子重已经决定背锅,不想整体继续丢脸。

楼令却是说道:“正式一些好。”

本来觉得无所谓的郤锜反应过来,说道:“必须坐下来敲定,再现场书以文字,各自盖上印玺,请上天与诸国代表见证。”

子重想要拒绝。

郤锜说道:“如果你不愿意,便是想要耍诈。”

在比拼国家信誉方面,晋国无疑是比楚国更有信誉的。

最重要的一点,只有正式面对面敲定下来,特别是书以文字再盖印,才能够确定晋国卿大夫确确实实就是位比国君。

前所未有清醒的子重意识到了什么,若有所思地在郤锜和楼令身上来回扫视,最后说道:“那好,便正式敲定。”

众人向山顶返回。

子重提前回去。

“大王……”子重立刻向楚君审汇报过程,没有等楚君审说点什么,表情远比之前更加严肃地说道:“晋国卿大夫在合约上盖印,盖的是卿大夫的印!”

一开始,包括楚君审在内,没有人反应过来。

子重提醒道:“盖的是卿大夫的印!”

这就是重点。

卿大夫位比国君,晋国之君是该觉得荣耀,还是感受到君权受到威胁?

不要忽略另外一点,晋国之前可是发生弑君事件,并且现在是主少国疑的现状。

“签了!”楚君审完全反应过来。

其余能够说得上话的大臣也进行表态。

其实吧?

春秋时代的一国之君,他们也就是权柄更大的贵族,真正的“君”是周天子。

奈何周天子不争气,越到后面一国之君的份量才一再加强。

甚至是进入战国时代,一国之君哪怕称王,并非就是进入一言堂的时代。

一国之君从天然上可以为所欲为,要等真正实现中央集权之后,只是真正可以作威作福的君主,讲实话就是不多。

晋国与楚国的和谈再一次进行。

楼令重复将楚国的要求讲了一遍。

子重代表楚国答应下来。

列国之君或其他出席的人作为见证者,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和约被书以文字,分别用竹简、帛各自写了四份,其中的两份自然是互相提交并保留,一份会当场焚烧表示上天见证,剩下的一份则是晋国会送去给周天子。

唯一确认下来的事情就是,无论晋国或楚国,两边没有确认从属关系。

那么就是说,这一次签下和约,仅仅是一场战役的结果,并非代表不再开战。

“其实,我们不该要求楚国将陈国、蔡国的宗主权移交。”楼令不止一次表达过这个意见了。

郤锜古怪地看了楼令一眼,那一眼有点嫌弃。

打赢了不抢夺附属国,打赢又有什么意义?

“楚国一定会出兵迫使陈国和蔡国重新依附,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必然出兵救援。我们离陈国和蔡国太远,要是陈国和蔡国不屈服,我们就要每一年都南下。不南下?坐视附庸反叛,于威严损失太严重。”楼令说自己反对的理由。

郤锜再一次古怪地看了楼令一眼,这一次不是嫌弃,有点像是在动脑子思考。

“我没有多想。”郤锜解释道:“中军佐、上军将、新军将、新军佐,他们强烈要求陈国、蔡国依附。现在你一说,他们一定是有事没有跟我讲清楚。”

楼令并不知道其他卿大夫私下找郤锜说过什么。

“你之前怎么不讲清楚呢?”郤锜问道。

楼令答曰:“你也没有给我机会啊。”

郤锜说道:“以后不管想说什么,我当时的态度是什么模样,一定要大胆说出来。”

楼令直接无语。

有些人是那样说,可是等真的发生又会恼羞成怒。

多少人就是信了鬼,本着强烈责任心去尽责,结果却是下场极度不妙。

劝谏有许多种方式,硬顶是最不可取的一种,乃至于可能好心办坏事。

文书写好,双方各自盖印,该走的流程给走了一遍。

见证全程的列国代表纷纷松了一口气。

对于晋国的一众盟友来说,他们可算是不用继续拼命了。

最大的担心消失,一些之前忽略的事情涌上大脑。

季孙行父对左右说道:“晋君不在,出面和谈以及盖印皆是晋卿,礼法不存在了。”

早干嘛去了?劝说最多的就是鲁国一方,一副要给晋国和楚国跪下的表现。

意识到那一点的列国之人,多数臣子一方其实并不在意晋国卿大夫是不是位比一国之君,反正以往他们就拿晋国卿大夫的嚣张跋扈无可奈何。

真正在意的是一国之君,他们意识到君权遭受最大的挑战,乃至于是受到颠覆。

“比起晋国会乱起来,寡人受点委屈并不算什么。”齐君环的想法是这个,不是齐国君臣进行讨论。

在齐君环掌国之后,他一直以来表现得对晋国无比恭顺,该做的配合一点不缺。

那并不代表齐君环忘记使命。

历任齐君,他们朝思暮想能够恢复齐国的霸业,多数齐君表现得太耿直,以至于一再受到晋国的强力打压。

吸取了前几任先君教训的齐君环,他一改之前的耿直,将自己进行伪装。

和约签了,事情结束,却是也没有完全结束。

最为起码,参战双方的军队暂时都不能走。

只不过,和约签下来还是改变了很多的事情,例如贵族可以自由活动。

贵族当然要自由。

晋国阵营这一边需要社交,该放松的放松,想私下勾连的也赶紧行动起来。

楚国阵营那一边,他们必须商谈谁谁谁拿出多少,用最快的速度出现结果,再派人回国去筹集,早一天将赔偿交付,能够早一日撤回国。

“他们不会再次吼嗓子‘我蛮夷也’吧?”

“军队还被困,不至于吧?”

楼令与智罃分别说了一句,随后开始面面相觑。

他俩看似交情没有变化,实际上心里都有疙瘩,乃至于楼令心里有根刺。

“说不定啊。”智罃选择打破正在逐渐诡异的气氛,说道:“楚人死不完,损失再是严重,几年之后总能够重新拉出另一批。”

楼令知道智罃主动过来是为了什么,无非就是弥补裂痕。

他们的主要矛盾没别的,集中在智罃想将赵武扶持起来。

智罃想扶持自己的未来女婿,站在他的立场肯定没有错。

有错的地方是,楼氏与赵氏因为韩氏必有一战,智罃扶持赵武就是站在楼氏的对立面。

现在的情况是,哪怕智罃说要放弃扶持赵武,那根刺已经刺在楼令心脏上,很难用语言化解了。

楼令是一个目标很明确的人。

目标明确的人,通常心就很硬!

楼氏与智氏会怎么样,看智罃怎么去破题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