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0章 将这乘战车改道!(1 / 2)

加入书签

不将楚国的脊椎打断,或是将楚人的自信打没,他们哪怕是再虚弱也会死缠烂打。

关于上述那一点,历史真的已经给了答案。

对于晋人来说,他们全程观看了齐国与楚国的较量,确确实实是齐国一直在占优势,楚国表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

要是更后面时代的人,能够看到楚国跟齐国争霸,楚国跟晋国争霸,后面楚国跟魏国、齐国(田齐)、赵国、秦国轮流争霸,整个春秋战国简直就是楚国一直在争霸的道路上。

当然了,楚国在春秋或战国都有疲软过的时候。

例如说,在吴君阖闾的时代,伍子胥和孙武率军攻破了楚都“郢”,一度让楚国亡了国,他们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颓废了大概二三十年。

然后,进入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们在“商於之争”中大败亏输,乃至于闹到楚怀王被骗去囚禁,一样是疲软了一二十年。

总得来说,楚国哪怕进入疲软状态,他们的“戏份”仍旧很足。

春秋时代就不用说了,有什么历史大事件,大半是有楚国的事,那些事件之中基本就是主角之一。

战国时代的楚国分量更重,要么是秦国死皮赖脸拉拢楚国,不然就是关东的魏、赵、韩、齐巴结楚国,大有一种搞定了楚国,某一个阵营就稳了的样子。

别说,战国时代哪一方阵营能够搞定楚国,确确实实是变得更有胜算,一定会极尽地拉拢或算计楚国。

“楚人不容易屈服。这一点我们非常清楚,怎么会掉以轻心?”中行偃给予肯定。

郤锜在那一刻眨了眨眼睛。

晋国在“鄢陵之战”取得辉煌的胜利,有人因此而心态飘了吗?

讲事实就是,大多数晋人的心态都飘了。

他们认为楚国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短时间一定会变得很是虚弱,胆气可能也会丧尽,大概率没有那个胆子再搞事情。

晋国跟楚国的争霸战争打了几十年,大大小小的战事没有上百场,也有接近百次的样子。

那么,取得一次辉煌胜利的晋国,他们难道就不能松口气,好好地休息一下吗?

郤锜一定也有相似度的心态,乃至于变得有些轻视楚国,不然怎么会迟疑要不要扶持吴国呢。

“我们确实不能停下战斗。跟楚国打,跟不服的国家打,跟存在威胁的势力打,一直战斗下去。”楼令为了表示态度站起来,说道:“地理环境迫使我们需要一直战斗,不断从外面进行资源的获取,滋养我们的国和我们的家族。一旦不再战斗,晋人还是晋人吗?能够养活治下的人吗!?”

当代其实已经有兵书了。

很多名字看着不像兵书的着作,它其实就是兵书,最为出名的便是《六韬(太公兵法)》。

吕尚(姜子牙)所着的《六韬》非常齐全。

《文韬》:讲论治国图强之道。

《武韬》:阐述伐灭强敌、夺取天下的韬略。

《龙韬》:详陈军队治理、军事行动部署及综合保障。

《虎韬》:叙说武器装备及战法。

《豹韬》:归纳各类战场环境下的战术实施。

《犬韬》:言及车、骑、步诸兵种之协同。

当然了,吕尚的《六韬》在春秋时代几乎没有传播度,仅有周王室和齐国有全本,流传出去的就是一些残篇。

讲事实就是,在有交战规则的时候,吕尚的《六韬》,司马穰苴的《司马法》,吴起的《吴子兵法》,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相对有用。

因为上述的着作,要么就是为了堂堂正正的战法而着作,不然就是更讲究堂皇大气,乃至于涉及到了国家大势,可不止是只研究战场上的战法。

其余的兵法?如果在讲究交战规则的时代,学会了反而会将自己给逼疯了。

楼令不知道的一点,他引申了申巫臣的观点,或者说是他事先与申巫臣交谈后,两人想法可能不一样,所持的观点却是一致,共同达到了战略级别的高度。

所谓战略级别的高度,指的是确认一个国家的风格,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申巫臣不止讲了军事上的需要,还涉及到了地缘政治。

楼令所讲涉及的范围更广。

晋国真的就是一个多山的地形,境内的河系绝对不算少,一直闹幺蛾子的河系也多,其中光是大河一闹腾起来就很要命。

以晋国的地理环境而言,安安分分种田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可能维持住霸业。

穷山恶水怎么办?只能一直向外掠夺,不止是抢资源,一样要抢人口和土地。

所以了,晋国的历代先人,他们一直在进行战斗,从困在临汾盆地的小邦,壮大到现如今的势力范围。

很现实的情况是,以晋国当前的势力范围来说,仍旧没有安分过日子的资本。

有人要问了,晋国的地盘都那么大了,怎么还养不活自己?

首先,晋国近二三十年的扩张很迅猛,新的疆域基本没有经过开发,想要开发需要时间与投入。而晋国虽然不是太穷,但是真没有去开发的资本,一定要继续从外面抢。

再来是,晋国向东进行大范围扩张,他们从赤狄抢到手的地盘,当地被大河改道肆虐过。

那可是大河改道的肆虐,哪怕到了现代可以大肆动用机械,没有十来年都无法抚平伤口。

在春秋时代能怎么办?只能让时间去进行改变,等着湿地或沼泽自己消失。

事实是怎么回事?从周定王五年(前602年)发生大河改道,一直过了将近一百八十年的时间之久,大河改道带来的影响才逐渐消失,之前大片土地就是变成没有人烟的湿地或沼泽。

大河改道对于三个国家来说尤其不幸,第一个遭殃的是位处改道口的卫国,随后是“消失”大半国土的齐国,再来就是晋国了。

晋军击败以及驱逐了赤狄,获得了一大片的土地,里面却是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有用。

所以,不要看范氏的封地好像增加了一大块,起码在环境得到改善之前,他们增加的封地其实是一种负担。

之所以说是负担,根由在于范氏得到了封地,里面却是无甚产出,他们却要因此而增加交税的份额。

晋国需要一直战斗,可是按照惯性思维就是打服某些国家,让他们在每一年上贡。

这一套规则确实能够养活晋国,只不过也仅仅是养活而已。

那样一来的话,一旦晋国无法在外获取到更多的资源,他们只能在国内搞兼并。

所以,晋国为什么一直爆发内乱?真的不是各个家族互相之间爱结仇,完全就是迫于资源不足,无法一致对外搞扩张,只能是一再内耗了。

很搞笑的事情是,哪怕晋国是春秋时代内斗最严重的国家,偏偏中原就没有一个真正能打的,楚国也无法对晋国产生灭国危机。

也许正是因为外部的威胁不够大,怎么内斗都无法动摇晋国中原霸主的地位,才导致晋国内部始终无法团结。

士燮自杀前,他其实阐述过自己的观点,认为晋国就是需要一个实力不低的敌国,要不然晋国一定会持续内乱,希望外部实力足够强大的敌人来迫使晋国维持内部的稳定。

这个想法只能说很矛盾,哪有主动放纵敌国的呢?士燮的想法也就没有得到支持。

现在,楼令不提晋国需要一个实力足够强大的敌国,因为这个观点注定得不到支持。

楼令提的观点是掠夺!

“这个跟要不要扶持吴国有关系?”郤锜好像听了个寂寞?

楼令知道郤锜听不了太复杂的观点,刚才讲那些是说给可以听得懂的人。

“我认为,之后进行的战争,不再只是为了震慑或令人屈服。我们需要有新的想法。使用战争来获取人口或资源已经在做,新的目标是从列国获取土地,割夺他们已经开发好的土地。”楼令这就是说给郤锜听的遣词用字了。

郤锜频繁眨着眼睛,两只手也无意识地有了一些小动作,迟疑着问道:“你的意思是,进行灭国战争?”

可别以为进入战国时代才开启兼并。真是这样的情况,怎么会只有那么些国家。

春秋时代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兼并战争。

春秋早期有过一百四十八个国家,他们之中有的被异族灭掉,更多是亡于诸侯的互相兼并。

一直到有国家试图称霸之后,兼并才算是降低频率,直至齐国与楚国争霸则是几乎完全停止兼并。

齐国一开始是团结诸侯与各种异族做斗争,后来才是转而与楚国打争霸战争。

轮到晋国与楚国进行争霸战争,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

晋国在成为霸主之后,严厉警告列国不得进行兼并战争,谁敢试图吞并就打谁。

在那个阶段,晋国确确实实也是说到做到,成了弱国的保护者。

以当时的情况而言,晋国也就成了文明的守护者,包括阻止楚文明取代周文明。

那么,诸夏各国的玩法就变成了,无法吞并为前提,只能是收为小弟进行剥削与压榨。

晋国的玩法对不对不好说,抛开时代背景说历史,一概就是在耍流氓。

只不过,反正从晋国分裂出去的魏国是被坑惨了。

稍微一推就能灭掉秦国的魏国选择了放过。

尤其是,魏国强盛的阶段四处出击,走晋国要将所有强国打服的路线。

偏偏魏国没有晋国的那份实力,他们很快就玩脱了。

同时,战国阶段的所有国家也受到了晋国玩法的影响,直至秦国发生“思想裂变”才出现大一统思想。

在秦国有了大一统思想之后,列国则是仍旧玩老一套,活该就是秦国最后赢了。

那叫什么?选择的道路不对,怎么走都无法走到终点。

此时此刻的楼令,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