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银枪效节军(2 / 2)
杨师厚并不惧怕朱友珪,他毫不犹豫地带领着手下儿郎们直奔洛阳。并亲自带领着十几名亲信进入城内,拜见朱友珪。
朱友珪由于担心杨师厚的大军攻城,他不敢轻易行动,反而送上大量的金银财宝,试图安抚他并化解危机。
最终,杨师厚收下了这些礼物,然后离开了京城,朱友珪暂时松了一口气。
这次事件显示出朱友珪的软弱和无能,也暴露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劣势。
与此同时,杨师厚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威严,使得朱友珪不得不低头求和。
这场较量给朱友珪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让他认识到自己在权力争夺中的困境。
朱友贞正在密谋讨伐朱友珪的时候,他身边的心腹大臣赵岩提醒道:“大王啊,咱们这次行动能否成功,关键还得看招讨使杨师厚的态度。只要他肯帮咱们的话,那咱们的大事就必定能成!”
朱友贞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立马让自己信任的人——马慎交悄悄前去拜见杨师厚。
杨师厚这边也没闲着,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犹豫不决。
他对手下说:“都传郢王弑君叛乱的时候,我没有相信出兵讨伐。
如今这君臣名分已定,如果我现在突然改变立场,别人会怎么看我呢?”
杨师厚的部下听后赶忙说道:“大人,您想错啦!友珪弑杀君父,大家都这么认为,所以他简直就是天下最大的恶人!而均王乃嫡子,讨伐逆贼,可是正义之举,这事要办起来并不难。
万一哪天均王真把这些反贼给灭了,那时候您可就被动啦!”
听完这番话,杨师厚终于下定决心支持朱友贞。
他先是派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王舜贤前往洛阳,和袁象先共同商讨此事;接着又命令朱汉宾率领军队驻守滑州,随时准备接应。
朱友珪被诛后,朱友贞在东京即帝位,首先封杨师厚为邺王,加封检校太师、中书令,每次下诏不直呼其名,而以官爵号称呼他,事无巨细,必先与杨师厚商量。
这时候杨师厚已经不太搭理朝廷了,朱友贞当了皇帝,杨师厚更是没将其放在眼里。
杨师厚身兼数职手握重兵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说他已经做到了臣子的巅峰了,但他还是不满足不收敛,反而还擅自截留财政,还花了大价钱招募了一支五千人的亲军称“银枪效节军”。
杨师厚的晚年可以说是老来花,河朔地区本来是没有上元节夜游的习俗的,但是杨师厚为了自己享受强迫魏州百姓每家每户必须立灯杆、挑灯笼。
他自己则花钱修造彩舫,夜游御河,极尽生色之娱。
这般享受还不算完,为了标榜自己的那些功绩,他又找人从外地取巨石回来,他要在巨石上铭刻自己的功绩流传后世。
这一路上用数百铁车壮牛拉运,路上遇到的建筑通通被摧毁,百姓们都无奈痛骂他,还给这事儿取了个雅号叫“碑来!”
可能百姓们也没想到,这碑来还真就成“悲来”了,这一路耗费人力物力无数的碑来刚一到魏州杨师厚就入碑了。
等到杨师厚一死,朱友贞心里上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朱友贞当即下令缀朝三日,暗中却在宫中大摆宴席和手下心腹彻夜狂欢,大家一起庆祝杨老令公及时入碑。
此刻的皇宫大殿内,众人都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唯有朱友贞的亲信租庸使赵岩还算比较清醒冷静一些。
只见他满脸凝重地走到朱友贞面前,低声提醒道:“陛下,如今杨老头虽说是已经死了,但他手下的魏博军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如果我们不能趁此机会彻底解决掉他们,恐怕后患无穷啊!”
朱友贞听到这话,心中也是一惊,连忙点头附和着表示认同,并好奇地询问道:“赵爱卿所言极是,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赵岩见状,便开始认真分析起来:“陛下,您想想看,当年的罗绍威和杨师厚都是因为有了魏博这块地方才得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抓住时机,将魏博地区一分为二,削弱他们的权力,这样才能永绝后患啊!”
朱友贞听后,不禁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他终于下定决心,决定听从赵岩的建议。
于是,他立刻下令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准备着手实施这项计划。
朱友贞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地看着下方的大臣们。他突然开口道:“朕决定将魏博军一分为二!”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众臣纷纷议论起来,但谁也不敢轻易发言。
朱友贞继续说道:“朕意已决,此事就这么定了!即日起,以平卢节度使贺德伦为天雄节度使,下辖魏、博、澶三州;另以相州置昭德军,以宣徽使张筠为节度使,下辖相、贝、卫三州。此外,朕还要派出开封尹刘鄩率领六万大军,自白马出黄河,协助贺德伦和张筠赴任!”
众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危险的决定,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内乱。
但朱友贞心意已决,他们也只能服从命令。
于是,一场权力的游戏就此展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