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章 禹王诀(1 / 2)

加入书签

胡椅,又称为胡床。它之所以能在中原流行,这得多亏了刘禅这一世的便宜爹——汉灵帝刘宏。

刘宏,算不上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但至少不守旧。

他对新鲜玩意和异域风情充满了兴趣,他不仅喜欢用胡床,也喜欢胡人的服饰、饮食、乐器、舞蹈,还有美人。“胡”,这里代指汉朝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乌桓、大月氏、乌孙等等。有了皇帝的“背书”,朝廷内外,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纷纷效仿,一时间胡俗盛行。

有了胡椅,汉人们平常就不需要再跪坐着了,生活舒适度直线上升。

“舒服!”贾诩沐浴着阳光,躺在庭院中的胡椅上,心中不禁再次赞叹了一声。

他是越来越喜欢刘禅送的这件礼物了,为此,不惜回赠了一卷伴身多年的孙子兵法手札。

贾诩刚刚看完乐安郡送来的军情简报,随手放在右侧的案台上,继续闭目养神。他此时对刘禅的想法,以及北海郡周围的势力分布,有了大致的了解。

不过,对于简报末尾,刘禅问及行动方案的那几行文字,贾诩直接选择了无视。

“年轻人,要学会自己思考,怎么能老想着啃老呢?”他可不想像卢植那样,给个官,就开启自己的“保姆”生涯。

五日后,屯扎在寿光县城的刘禅,接到了来自卢植、贾诩两位老师,关于北海郡行动方案的回复。

当他期望满满,首先打开贾诩那封书信时,脸色顿时大为失望。

“这……!”刘禅无语中,神情显得异常尴尬。因为贾诩给的回信,依旧是他之前送过去的那份军情简报,只是在简报最后,加了“已阅”两个字,还特意用红墨写的,生怕刘禅看漏了。

“哎,这只老狐狸是指望不上了!”刘禅叹息一声,又翻开卢植的那份书信。

卢植不愧是汉朝能臣担当,他没像贾诩那样耍赖。不过可能是因为政务繁忙,回的策略字数不多,只有八个字:“广造器械,徐徐图之!”

“卢师这是不想让我回平原城了啊!”刘禅心道。

北海郡有十八座城池,而且东莱郡、齐郡、泰山郡的黄巾贼对北海郡的粮食觊觎已久,谁让北海是产粮大户呢。若是徐徐图之,这仗要打到猴年马月去了。

打造攻城器械,一座座城池推下来,慢慢消化,确实很稳,但没个三五年根本搞不定。

话说,甄道、甄荣这对孪生姐妹花,还在平原郡等着他呢。听说刘禅要亲自领兵前往乐安郡,哭得可伤心了,令刘禅心疼不已。

没办法啊,谁让甄氏姐妹们的姿色,一个比一个出众呢。这两姐妹,让刘禅头一回有了主动纳妾的想法。说起甄姜、甄脱两人,虽然也是风姿卓约,容貌倩丽,但比起甄道、甄荣来说,还是略有不如的。

“不管了,先拿下隔壁的剧县再说!”

剧县离寿光城不远,是北海郡的治所,大小、规模比平原城差不多。城中有五千黄巾军,其头领唤作张闿,曾是管亥的部下,他见管亥在平原城兵败投降,就自立了。

张闿这名字,刘禅是熟悉的,前世那位投降陶谦,后来见财起意,杀曹操一家的人。所以刘禅也很纳闷,此人为何会出现在北海,为此他还多次找管亥打听情况。

张闿这人有些头脑,加上剧县城池高大,易守难攻。为了降低伤亡,刘禅在几天前,就召集了能工巧匠着手打造飞桥、云梯、冲车等等攻城器械。

“要是有人会造投石车就好了!”刘禅看着营中那些,等待最终组装的各类木制、铁制组件,如此想道。

他努力回忆,试图从尘封的前世记忆中,挖出几位杰出的工匠来。思索片刻后,还真找出来两位。

其中一位,是九江郡寿春县的刘晔,他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可以说是皇室宗亲中,为数不多的才智之士,也正是投石车的发明者。

而另一位,则是右扶风平陵县的马钧,他虽家境贫寒,不擅言谈,但却很善于动脑,尤其喜欢钻研一些机括之术,甚至还改良过诸葛连弩,是位绝世匠才。

不过,这两位“军事科技界”的牛人,刘禅显然是指望不上了。

先不说这两人的出生点,离乐安郡很远。就连出生时间,也与此时的刘禅存在着“代”差。按照现在的年号来推算,刘晔、马钧很可能还只是玩泥巴的小屁孩。让两名儿童来研造投石车?这显然也不现实。

求人不如求己,刘禅准备亲自披挂上阵,领兵攻城。

这几日,厉兵秣马、打造器械的同时,他也跟着麾下猛将们一起操练武艺。

“也不知本王的兵器,打造得如何了?”刘禅早就对校场上猛将们手中的兵器,垂涎不已。

刘备的雌雄剑、关羽的青龙刀、张飞的蛇矛、赵云的龙胆枪,就连魏延这小子,趁着在东郡护卫何太后的时候,也打造了一杆长刀,名为“白虎”。

也就刘禅、桥蕤没有专属兵器了。当然,在场的诸将之中,也就他俩最菜,如果把关羽的武力值按照数值100来衡量的话,那桥蕤估计只有70不到,至于刘禅可能也就刚过60。

但菜鸟也有人权啊,也是需要件趁手兵器的。所以刘禅在几日前,也订制了专属武器。

正当刘禅哈喇子即将流出嘴角时,一名匠人打扮的青年,步入了校场。

“殿下,您订做的长枪,快要打造好了。请随小人前往坊间,再商议些细节。”

“好!带路,我们去验枪!”刘禅兴奋地说道,同时不忘把桥蕤也一并叫上。

菜归菜,专属武器还是得有!刘禅同时订了两把,其中一把是给桥蕤的。

刘禅也没办法,谁让桥蕤这厮也忒抠门了,拿到的粮饷,都折算成现钱,然后托人带回濮阳交给他夫人了,活脱脱一位“妻管严”,哪里还有余钱来打造兵器。

王氏铁坊坐落在寿光城东,距离府衙不远,刘禅几人走一刻钟就到了。

店家姓王,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膝下有五子一女,适才给刘禅传话的青年,是他的小儿子。

他们也算得上是老字号了,王老丈的祖籍是东莱郡的,自从官府放开盐铁专卖之后,便搬迁到寿光县,从事撸铁工作,如今已有三代。

王氏铁坊的规模不小,刘禅步入坊间,只听到“叮叮当当”声不绝于耳。一排排整齐的火炉旁,铁匠们正忙碌地锤炼着铁块。火炉上的火苗跳跃着,发出“呼呼”的声响。

店内除了挂着各种锻造工具,还有些已经打造好的兵器,如长剑、短刀、枪矛等等。

“殿下,那里就是您订做的长枪了!”

“那还只是个枪头啊?”刘禅一眼望去,只见前方的熊熊炉火之中,并排躺着两个錾金枪头。

“就等殿下来了,才好出炉祭炼!”

“祭炼?枪头也要祭?”刘禅还头一回听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