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为何背她,战局起疑(2 / 2)
关于扶风城那边的援军迟迟不来的原因,也很复杂,荀泠将军率兵驰援瓮城,却在半途惨遭敌将宋寒的围劫,双方发生大战,现在情况不明。
黑背将消息带回去后,谢临立即派斥候营的人护送云青辞走水道入城,却在去永安渠的途中,被敌军截杀,最后只得原路逃返。
预备二次走水道入城的时候,又遇河水猛涨,情势极其危险,不敢走水道入城,正在走投无路之际,恰巧听到敌将杨思敏战死、敌军后撤的消息,谢临便安排两队人马,以声东击西之策扰乱敌军视线,安排宋川“黄雀在后”,趁机护送云青辞来瓮城。
事情大致就是如此,情况有些糟,贵在大战层面上我方不是被动的那一方,仍然占有主导权,也算是占有先机。
听了这些消息后,原本的那点困意烟消云散,她将宋川赶去休息后,又一个人进了书房,将宋川的话重新回忆了一道,然后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点。
关于自己领兵入瓮城的事,曹雄将军当初跟王爷的意见不一致,王爷坚持要领兵驻守瓮城,曹雄却不赞成,理由是一旦调兵瓮城,西边兵力削弱,葫芦庙和清顺台就有可能再次失守沦陷。
一旦破开口子,我方大军就失了先机,北燕大军进退无忌。
而且还有一个理由,若是领兵进驻瓮城,萧炎跟宋寒左右夹击,那么瓮城就是必死之地,到时候战事形成双环扣,很混乱。
曹雄这两个理由都是事实,很有说服力,可赫连长澈没有听,即使没有兵,领着侍卫就来了,这个行为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而他当初给出的理由也据有说服力,若是不横插瓮城、截住杨思敏的兵马,到时候从西往东,云边城、瓮城、关阳城就会形成一条内线,三城抱团,互相支撑,要想打破僵局,很难,这场战事只会拖得更久,越久消耗越大,到时候更难一举驱敌。
现在横插瓮城,割裂云边城跟关阳城,一点一点蚕食,这场战争才有可能在三年内结束,否则再拖延个三五年,国库都耗尽。
风珏慢慢皱了眉,赫连长澈此举,从大局上也说的过去,分裂三城是一个明智之举。从私心出发,确实促进了东西并战的进程,可同时也暴露了一个信息,他太重视自己这个武将了。
这事就是一把双刃剑,到时候旁的武将怎么看自己,她本人倒是无所谓,可京城的人会怎么想呢?
这无异于告诉众人,两人是一个阵营的,这事终究是翻到明面上来了,再也不能浑浑噩噩的继续装糊涂。
尽管自己并不想卷入党争,但,现在,连一点点余地退路也没有了。
其实,这一切也在情理之中,从两人军中初见就已经是一个阵营了,只不过以前还能装傻充愣,现在嘛,无异于昭告天下,这个人是我的,是我护着的将。
早就知道会如此,还是觉得有疙瘩,她不是谁的人,这小王爷的心思也不是一般的多,帮自己,也算计自己。
她靠在椅靠上,望着头顶的虚空,这个消息迟早会传回京都,到时候皇上问责郡王的时候,他要怎么说?
曹雄为了免责,又会怎么上奏皇上呢?
现在,郡王在瓮城被困染病,又中了一刀,九死一生,这个罪过自己要担,曹雄也要担,只希望此人心胸宽阔点,郡王不追究他的责任,他也别随意上奏。
这个疙瘩在心里没搁多久,便被她自己摘了,反正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再说,她本也是要复仇的,不过是顺水推舟的事情而已,别人怎么猜测、议论都无妨,只要自己心里清楚就行。
且,这些都是将来回京的事,现在还没在眼睛皮子上,现在在眼皮子上的,还是战事。
扔了脑子里头那些有的没的,复又想到战事,那位荀泠将军被宋寒的兵围追堵截,情况不明。
按道理来说,即使荀泠的兵被敌军围劫,他身后也该还有旁的武将,那位荀泠将军应该比自己更希望结束这场战争才是,毕竟他也有自己的目的。
可是,他的兵行到一半,就这么没了消息,连谢临的人都追踪不到,越想越不对劲。
她暗想,若不是楚王暗中给了他什么指令,那就是这人自有谋划。
楚王不会真的信任他,他也不会真的纯粹的信任楚王,所以,现在这个行踪不明,要么是楚王掣肘他,要么就是他在迷惑楚王的眼睛。
这么一想,她屈指敲了敲自己的头,推开北地九州的地形图,慢慢琢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