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银钱的故事11(2 / 2)

加入书签

这次乘发房司吏给了80两 、典史幕友给了50两、死的两个典吏补助抚恤银54两、两口上好的棺材30两,办理丧事50两、今年孝敬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四为上官都要加50两,林林总总自己要出500多两银钱。

现在自己只是在户房典吏那里刮出210两,两个女孩卖了可惜 ,就不能算钱,从户房典吏那里刮的宅子虽然值160两,给了小旗官也不能算钱,许家的十五亩田也由于事情闹大,拿不到自己手里了,那十五亩田必是归了上官。

这样算下来,自己亏了290两银钱,自己自从做了右玉县衙刑房司吏,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买卖?这290两银就让云长帮来出,对要云长帮出350两,自己起早、贪黑、叩头、下跪的怎么也要让自己赚点。

来到典史大人处 ,典史并不鸟刑房司吏,还是让幕友去见范司吏与小旗官。

典史幕友也在心中算账,在右玉县,看得见别人赚银子,典史大人却赚不到银子。

典史大人虽然是一个花钱买的例生,也毕竟是太学生监生,典史大人是不须弯腰赚银子的,那样就辱没了监生的身份。

可是典史大人毕竟是花出去大笔的银子的,给太学捐了200两银、又缴纳火耗银200两,典史大人有一同乡是吏部闻选清吏司的一个六品员外郎,典史大人就是拖这个文选员外郎,拿出2000两银子运作,弄来这个右玉县衙典史的职位。

从捐监生到给吏部送银子,典史大人已经花出去银子3000多两,尽管典史大人家资雄厚,但是到上任的时候,已经是依靠借贷度日。

门子、丫鬟、管事、护院,银子流水一样的花出去,典史大人的月例目前只有糙米5石,另有宝钞30贯,宝钞30贯名义上是3两银,实际上是一文不值,宝钞就是一堆废纸。

吏、户、礼、刑、工、兵各房加上乘发房、三班,除礼房给例银20两,其他各房、班都是100两,这些例银一年能收到920两,另有县里税收火耗银300两,合计是1220两。

还有就是日常刑房、兵房、三班的孝敬,事大50两、事小20两,无求而有事10两,这些收入不确定能有一年500两。

典史大人的薪水实际一年就是糙米60石,一石糙米8钱银, 朝廷给发的是48两银钱,而杂七杂八的灰色收入是近1800两银,是大明朝廷给发放的38倍,然而这样是不行的,根本就不够花销。

刚性支出是不能少一点点的,知县、县丞、主簿三个上官,每人例银就是200两银钱,合计600两,大同府典史巡察打点要200两银钱,吏部验考清吏司每年的考核,主官要孝敬300两、员外郎要孝敬100亮……

这些刚性的固定支出就是1200两,都是抠抠搜搜最低一级的标准,这样的例银标准都是走过程,真要结交一位上官或有求一位上官就要翻数倍。

还剩下600两,县衙人情走动要有一年300两,知县的小妾过生日、县丞的老泰山娶二房、主簿的小舅子的酒坊开业……都必须到场,而且要出20两礼钱,三班、六房的司吏的婚丧嫁娶可以不去,但是也要给2两分子钱。

还剩下300两银钱。

幕友的薪水最高,月银10两,通房丫鬟的月例钱是3两,两个通房丫鬟就是6两,两个护院每人2两5钱,管家月银4两,门子月银1两,轿夫两个人一个人月1两5钱,厨娘月银1两,小妾月例银8两,典史家众人的薪水、例钱就是一个月38两,一年就是456两。

这样一年已经让典史大人亏156两银钱。

每天柴米油盐、吃喝拉撒,下人是可以吃糙米饭就咸菜疙瘩,但是老爷、小妾、幕友、通房丫鬟是不能吃糙米饭、咸菜疙瘩的,总是要吃白米、细面、右玉羔羊肉的,一个月总有16两银钱,一年就是192两银钱。

这样典史大人一年辛苦下来,要亏348两银钱。

另外典史大人上任时候借贷800两,这800两银钱利息是3成,一年利钱就是240两,不算本金,典史大人一年要亏588两银钱。

而今年要堵上典史大人的借贷与亏空,就必须赚到1388两银钱,赚到了1388两银钱,还清了借贷、补足了亏空,幕友就是一个合格的幕友,而还不清借贷、补不足亏空幕友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幕友,而典史大人会去寻找一个新的幕友。

幕友也是在积极的想办法,监生典史最普遍的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就是,纳一房当地帮闲老大的妹妹或女儿做妾,然后让小舅子或老泰山去开一家暗娼,而且这是当地最大的暗娼,并查封本地其余的暗娼,一年收入要过千两银。

可是典史大人夫人家族强大,再纳一妾断不会同意,就断了这个最常规的财路。

另外就是狠命敲打自己主管的刑房、兵房、三班,也能敲出些银子。但是这些人的例银超过了常规,构陷小民就更加肆无忌惮,往往会引发祸事,另外这些三班、六房司吏也不是白给的,谁知道谁是谁的小舅子,也不能过分敲打。

右玉县的天时地利就是送货出口外,只有这样才能一年获利1388两银钱,所以幕友要把刑房司吏逼到死地,也要找到送货出口外的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