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汝等需谨慎!(1 / 2)
苍穹之下,长安古城,一股神秘莫测的气息正笼罩着整个帝都。此时,在皇宫的幽深角落,长孙无垢凝视着唐皇李世民手中那份秘文,神色肃穆。她的目光如同洞穿云霄的星辰,穿透重重疑云,捕捉到了那份来自天地异变的警告。
\"陛下,关中大地的脉动,已预告了一番凶兆。太灾之年的阴影正在蔓延……\"她的语气沉重,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席卷帝国的巨大风暴。
李世民闻言,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一般喷薄而出,\"我大唐历尽艰辛,才将突厥平定,为何这天意如此无情,非要在这关键之时与朕为敌!\"
他想起这些年来的征战,无数将士的血汗,国家的积蓄几乎消耗殆尽。好不容易有所起色,却被这不测风云所阻断,让他不禁生出一股无力感。
\"灾荒降临,若非人力所能抗,那便需天助!但愿吾辈能共度难关,重建家园。\"长孙无垢的声音里充满了坚定,给予着最深的安慰。
李世民深知,征伐高句丽的雄心壮志,或将因这场未知的灾难而遥遥无期。他下令中书省立即传达命令,务必提前准备,应对即将来临的大灾。此刻的他,心中却在默默地思量,倘若那位少年能更早一步,那该有多好。
李恪所在的西北之地,却显得格外忙碌而又紧张。程处默,那个忠诚的战士,匆匆归来,将好消息带到李恪面前,\"大哥,一切都妥当了。\"
疲惫之色未散,程处默的笑容却如同久旱逢甘霖,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李恪接过朝廷的公函,轻拍了拍战友的背脊,\"好样的,你辛苦了,余下的,我们自会处理。\"
在一片尘埃落定之际,一位新面孔出现在了李恪面前,岑文本,这位被贬黜的宰辅,却似乎带着某种坚定信念而来。
\"大人此次前来,乃是要协助殿下整顿雍州。\"岑文本的话里,透着一股不屈的决心。
李恪闻言,略显惊讶,但他知道时间紧迫,便立刻着手处理雍州之乱,意图迅速平息民愤,转移乱民前往叶谷浑。他派出了秦怀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渐安抚了那些激进的民心,使得黑骑能够平稳接管雍州。
历时两日,一切终于渐趋平静,乱民们与家人相见,开始了艰难的迁徙之旅,向着远方的家园而去。
然而,在这片忙碌之中,岑文本的身影同样忙碌不已,他调动着粮食和粮饷,组织着士兵,确保乱民们的迁徙能够顺利进行。
转眼间,二月春风已至,大部分乱民的迁徙终于告一段落。坐在主位的李恪,看着眼前一片祥和,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他的声音里带着轻松,\"多亏有岑大人相助,一切总算尘埃落定。\"
但他的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岑大人,为恪党之事,受尽长安城之流言蜚语。李恪心感羞愧,害得您也因此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岑文本却只是淡淡一笑,\"同道中人,自然应当共同进退。若因此而被称为结党营私,那在下亦无所怨言。\"
\"既是如此,殿下又何必担忧在下的心思呢?不过一席公道话罢了。\"岑文本的话语间透露出几分淡然。
李恪听到此言,不禁笑了出来,他点了点头,似是对这位同伴的坚定信念给予了认可。
而就在此时,魏叔玉走进了府衙大厅,打断了两人之间的谈话,\"兄长,前任刺史窦诞欲求见。\"
李恪恍然忆起,他几乎遗忘的那个人。不久,窦诞步入厅内,面色憔悴,眼中闪烁着迷茫与愧疚。曾经豪情万丈的刺史,如今却是颓废不已。
\"窦大人请坐,昔日之过,实则非你一人之责。但今后之路,望你能谨慎以对,以免重蹈覆辙。\"李恪的语气中,没有一丝居高临下的傲慢,只有真诚的劝导与期待。
窦诞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他深鞠一躬,\"殿下所言极是,臣必将铭记于心。\"
随着他的身影逐渐远去,李恪的目光却并未收回,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深远的问题。
待到二月二日,李恪在兄弟们的簇拥下,率领着黑骑护卫,踏上返回长安的征程,只为那即将举行的太子大婚盛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