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4章 查勘寻访踪迹现(四)(2 / 2)

加入书签

殷正茂作为巡盐御史,当然是极为了解的,他对朱载坖介绍道:“殿下,晒盐之法,近海预掘土沟,以待潮入,沟旁坚筑晒池,九层或七层,自高第下,潮退两人绳系柳斗,戽沟水入第一层池中,注满晒之。然后,放入第二池,则又灌首池使满,次第放至末池,投石莲试之,莲直立,卤成矣。于是趁晴曝一日,即成盐。”

晒盐法比之煎盐法要好多了,出盐多,而且节省人力和燃料,但是长芦盐场却没有大规模推广晒盐,这是朱载坖不太明白的。

面对朱载坖的疑问,殷正茂也是无奈,虽然晒盐法有种种好处,但是前期的投入可不小,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需要大量的人力,而现在盐场灶户逃亡,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和银钱来修筑盐田。

国初之时,灶丁原额三万八千有余,现在仅有一万,还有不少的老弱之辈,能够完成朝廷的盐课就已经是勉力了,哪里还能再大兴盐田的修筑了。

殷正茂还重点说了盐场的总催之害,总催负责管理灶户的盐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与灶户的关系最为密切。总催作为盐场中的小头目,本应协助场官一同安抚灶丁,督导盐课,但其常利用手中权力徇私舞弊,多有侵害、欺压灶丁之举。

朝廷向灶户按人丁有钱粮的支给,是为了保障灶户能够安心的为朝廷生产食盐,这些钱粮本就经过官府的层层盘剥,所剩无几,总催还要盘剥克扣,在清查人丁时,以富作贫,以贫作富;以精壮作老幼,以老幼作精壮;非残疾者作残疾,真残疾者反不开除;非孤寡者作孤寡,而真孤寡者反不优免;见在而捏为逃亡,逃亡而捏为见在,好冒领钱粮。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灶户举家逃亡,国家的盐课日益减少。朝廷虽然断督令各场招抚、清查逃灶,严禁隐匿。但是灶户逃亡的风潮并没有因此被制止。

而且这些逃亡的灶户往往成为私盐的来源,大批的逃亡灶户聚集在一起,贩卖私盐,到了本朝,灶户贩私的武装力量越来越大,有的已与盗贼无异,遇官兵阻拦便持兵器拒捕。

他们千百为聚,高樯大舶。行则鸟飞,止则狼踞。杀人劫人,不可禁御。他们挟兵负弩横行于江河,官兵敢远望而不敢近语,盐运司的盐丁根本不敢去阻拦这些私盐。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方面,朝廷按丁征盐,既然灶户大量逃亡,产盐队伍急剧缩减,那么盐课势难如数征收,官仓缺额巨大。另一方面,随着市面上私盐越来越多,官仓之正盐由于价高,难以与之抗衡,面临无市可售的局面。官盐阻滞,私盐泛滥,盐政日渐废弛,官营盐制遭到巨大破坏。

更加要命的就是朝廷的收入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

朱载坖和殷正茂谈了一会之后,各自都回去写奏疏了,朱载坖的奏疏是请求嘉靖拨钱,整顿长芦盐场的,朱载坖了解道,国初长芦盐场尚出食盐二百万斤,现在盐课不足百万斤,朱载坖请求将盐运使由海瑞兼任,推广晒盐法,增加官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