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天方夜谭(2 / 2)
不像现在,要先看你的学历,经历,工作年限,有基层工作经历没有,什么都来个条条框框,按照这个尺子一衡量,不是那不合格就是这不合格,让你一肚子晦气。等找到一位条件都合格的一用,才发现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根本就是个大庸人,真是开了天大的玩笑。
在《三国》那个时代,选拔干部没这些条条框框,也没有太多的道德要求,比如曹操身边的大谋士郭嘉,年纪轻轻,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了,他就不会搞人际关系,有点放浪形骸,和谁都处不好,打他的小报告的人多了去了。
曹操照样信任他,保护他,从来没有派组织上去考察他,让大家评议评议他,或者给他明确指出来,让他改正、节制。因为曹操知道,凡大材必有大的缺陷,就比如有高山必有深谷一样,人无完人,一个人的缺点他想改掉是很难的,你要用他,就要看大局,看主流,其它的不能计较太多。
而现在,你看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即便是对于一个大省的省长王天成来说,他手里又有多少人事权,想用谁他说了算吗
比如一个擦鞋子的,他是一个被埋没的大贤,是像姜子牙、百里奚、管仲那样的大材,只是命运不济,才沦落街头,靠自己的小手艺勉强糊口而已。要是王天成发现了他,他能够怎么办
明知道对方是天下第一流的人才,可以安邦定国,但他一没文凭,没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根本不具备成为国家公务员的资格。况且他的年龄可能也太大了,远远超过了三十五岁,况且他的长相又不好,身高没有达到一米七零以上,怎么看也不像个官员的样子。
王天成就是再喜欢他,尊重他,也一点用没有,组织部门通不过,违反干部使用制度,说不定还会落下大大的把柄,说你有私心,告状信漫天飞。
清朝名士龚自珍曾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在浩浩中华的苍茫大地上,天公从来就没有不抖擞过,中华从来也就不缺乏人才,所谓百里之内,必有遗贤嘛。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缺乏的就是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保证人才出得来,有地位,有实权,干的了事,干的成事,活的风光、痛快、任性,哪怕是有些张扬。
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在我们中华的辽阔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封建统治者、军阀寡头,嘴里说着尊重人才啊骗人的谎话,手中干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对杰出人才从精神到肉体疯狂消灭,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制度设计,我中华焉何不落后挨打,任人宰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