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如此行径,到底该不该(2 / 2)
司徒枫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答道:“自然不是如此简单,王爷莫急,请您先回过头去看上一眼。”
尽管心中仍充满疑虑,但楚启安还是依照司徒枫所言,缓缓转过身去。然而,待他定睛细看之后,脸上却依旧流露出茫然不解的神情,喃喃自语道:“这……究竟有何特别之处?我怎的看不出来?”
“王爷,我们后面一千多名将士。就这样跟着王爷,谁敢靠近这里。我们要看出结果,则要让将士们退下。当年王爷你也可以认为下官是在乱说的。”司徒枫说道。
“哦?看起来你倒是有些识人的本事,那为何还要让本王再多观察一番呢?”
“回王爷,下官对他早有了解。此人的确颇具才华,可却不通晓世俗之事。他有着一身傲骨,可以不为世间权贵所折腰,但却偏偏选择以卖画为生。更令人费解的是,明明已投身于市井之中,却还摆出一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清高模样。如此行径,岂不是自相矛盾?下官深知读书人往往都有自己的气节和坚持,所以也不敢妄下定论。不过,依下官之见,王爷不妨向他询问一件事情。”说到此处,这人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压低声音说道:“王爷您就问问他对于决堤护腹地一事的看法。到时候,且看他如何应答。”
楚启安缓缓地走上前去,脸上带着一丝凝重之色,开口问道:“我有一事想要请教于你。”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疑问和思考。
那书生微微抬起头来,目光平静地落在楚启安身上,轻声回应道:“但说无妨。”
楚启安顿了顿,接着说道:“如今有人提议以决堤之法水淹三县之地,以此来保护腹地安全。倘若你是这三县之中任一县的县令,对此做法,你可会同意?”
书生闻言,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坚定地回答道:“断不会同意!若我身为一方父母官,身负守护百姓之重任,又怎能眼睁睁看着本县遭受哪怕一丝一毫的侵害与损失呢?”他的话语掷地有声,透露出一股决然之气。
“然而,那位于腹地的上百万民众的生死存亡究竟应当何去何从呢?要知道,仅仅只是三个县的人口迁移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好歹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可对于腹地而言,情况却截然不同。这里不仅无法实施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而且根本就不具备这样做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实在是承担不起啊!”
“若不是决堤,三县百姓又何至于背井离乡、流落异地,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他们曾经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广袤家园,如今却被滔滔洪水无情吞没,沦为一片荒芜之地。试问,三县之地难道不属于我大武疆土?三县百姓难道不是我大武子民?如此行径,到底该不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