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撑不下去的俄国(1 / 2)

加入书签

其实俄国在达尔汗城的大战之时,就遭遇到了天大的麻烦,起因是俄国陆军和海军已经在战争中损失了180万的部队,其中阵亡的就超过了110万,但是阵亡官兵的抚恤金却没有发给这些阵亡俄军官兵的家属,这让阵亡俄军官兵家属的怒气值升到了顶点。于是在有心人的串通下,俄国欧洲地区开始变的热闹起来。

首先是圣彼得堡的阵亡俄军官兵家属,聚集了十几万人,前往冬宫广场,要向沙皇尼古拉二世讨个说法,为什么我的亲人为了俄罗斯连性命都没有了,帝国却连那一点点承诺的抚恤金都不给我?

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维持秩序的俄*警竟然向阵亡俄军官兵家属开枪,造成了近50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的惨剧。

随后整个俄国陷入了混乱,俄国欧洲地区纷纷掀起了推翻沙皇统治的起义,大部分参与起义的人员都是阵亡俄军官兵的家属,并且规模越来越大,甚至俄国境内的工人、农民和一些士兵,也纷纷起义,要推翻沙皇的*制度,混乱在俄军攻击达尔汗城失败的消息传回欧洲之后愈演愈烈,整个态势已经失去了控制。

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还保存着大地主土地占有制和沙皇*统治,成为政治上极其*、经济上又很落后的国家。沙皇政府对外依赖外国资本。热衷侵略扩张,对内实行残暴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经济剥削。

俄国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和林大鑫这场战争的连续失败。成为了这场大混乱的诱因,加上有人的推波助澜,让俄国变的危机四伏起来。

在圣彼得堡的克里姆林宫内,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气急败坏的把一个名贵的陶瓷杯摔在地上,“哗啦——”一声,这个名贵的陶瓷杯顿时四分五裂开来。

在沙皇尼古拉二世下首站着的财政大臣维特、海军大臣维奇大公和陆军总参谋长高尔罗斯基,赶快把头低下。他们明白沙皇尼古拉二世现在的愤怒有多大。

“怎么回事?当时维持秩序的军警是谁下令开枪的?为什么现在各地一下子都叛乱了起来?为什么?这是为什么?难道那些人不知道我们俄罗斯帝国现在正在战争期间,他们那么做会毁掉我们俄罗斯帝国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几乎是怒吼的喊道。整个房间都回荡着他的喊声。

3位俄国的重臣互相瞅了瞅,还是俄国陆军总参谋长高尔罗斯基首先开口说道:“沙皇陛下,帝国的情报部门已经查清楚了军警开枪的事情,是当时维持秩序的1名军警少尉排长下令他的部下向人群开枪的。随后其他军警不明情况,也纷纷开枪才酿成了惨剧,那名军警排少尉长在事后失去了踪迹,不过情报部门怀疑他是多数党的人员,情报部门查出现在帝国各地的叛乱,基本都是这个多数党煽动的。”

沙皇尼古拉二世咬牙切齿的怒声道:“多数党!又是这个多数党!”

尼古拉二世知道俄国的境内有这么一个组织,是以推翻自己沙皇统治为目标的,一直遭到了沙皇政府的镇压,已经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没有想到现在竟然突然蹦出来了,而且是在俄国战争的关键时刻,在背后捅了自己和俄国一刀。

高尔罗斯基一脸愁容的接着说道:“沙皇陛下。现在的局面非常不乐观,西伯利亚战区又一次遭到了惨败,贝加尔湖以东的地区全部丢失,各处战场的损失兵力总计高达90多万,就是加上我们刚刚派过去的6个军,西伯利亚战区的总兵力也不超过67万了。守住现在的地区都很困难,就不用考虑对定北军发起反攻了。而且现在国内各地叛乱四起。连我们计划的第二期战时动员计划都进行不下去了,我们也无力支援西伯利亚战区了。”

顿了一下高尔罗斯基接着说道:“更糟糕的是我们负责平定各地叛乱的军队,在很多地区竟然败给了叛乱的武装,有些城市已经落入了叛乱武装的手中,并且有一些我们帝*队的士兵也加入了叛乱的武装,现在叛乱的武装人数已经越来越多,不完全统计这些叛乱武装的人数在这短短的不到1个半月的时间,已经超过了30万,如果我们不马上把这股反叛的势潮扑灭,情况可能越来越糟。”

听到叛乱武装的人数超过了30万,沙皇尼古拉二世倒吸了一口冷气,急声说道:“高尔罗斯基,马上抽调部队,尽快剿灭所有的叛乱武装,绝对不能让他们发展的越来越壮大。”

高尔罗斯基苦笑的说道:“沙皇陛下,现在我们军队的情况也很糟糕,士兵因为同情叛乱武装,使得部队的战斗力下降,各地镇压叛乱武装的战斗很少能取得成功,而且我们欧洲地区的军队只剩下不到70万,大部分还要防备德国和奥匈帝国,以至于我们兵力也变的有些捉襟见肘,如果想要全面镇压叛乱武装,我现在考虑是不是从西伯利亚战区抽调一些部队回来。”

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听顿时无语了,士兵同情叛乱武装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叛乱武装份子大都是阵亡俄军官兵家属,而要抽调西伯利亚战区的部队,那么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以西的地区怎么办?部队抽调回欧洲地区平乱,那定北军不是可以趁机继续发起进攻了吗!

如果没有西伯利亚战区的阻拦,定北军甚至可以一直进攻到俄国的欧洲地区,要知道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俄军,几乎都抽调到了西伯利亚战区所属的地区。甚至可以说只要定北军攻下伊尔库茨克,等待定北军的将会是一马平川,俄军在乌拉尔山以东已经组织不起来什么抵抗的力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