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二十三章 风暴前夕(2 / 2)

加入书签

于是自三月之后,便有不少人开始秘密投到了他们的手下听用。既然锦衣卫都督的名声不那么好听,那和工部侍郎多亲近吧。渐渐地,在杨晨周边也有了一些可用之人,或许在经过几年的历练和发展后,他杨侍郎便能真正在朝堂之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而这,也正是杨震做这一切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随着在朝时日越久,他越觉着自己这个锦衣卫都督能力的局限性。虽然说他的权柄极大,许多朝臣都要卖他面子,但真正能说话的时候却很少。唯有靠着和天子亲近的关系,才能有所为。

但这显然是不够的。无论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将来,还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他兄弟二人都需要有更大的话语权。而工部侍郎这个位置,虽然论权力不是太大,但好歹已位在高官之列,在朝也能说几句话了。所以得到他,便是势在必行的一步。

别人看这个位置多是为了饱私囊,但杨家兄弟看的却是其位置本身。所以当杨晨坐侍郎之位,有人开始拿审慎的态度来盯着他时,他反而无所畏惧。这,或许是所谓的无欲则刚了吧。

而之后,杨晨更是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自己确实是最适合担当工部侍郎位置的人物。

在这一年的春夏之交,黄河再生祸端。朝廷自然是要派人治理河患的。

于是,杨晨这个新任的工部侍郎展现了自己远超常人的治水能力,不但在短时间里调派出合适的人手赶往当地治水,还亲自赶了一趟过去。

在他的亲力亲为和居指挥下,这场差点淹没一座州城的水患彻底被遏制住,人员的伤亡也远以前的灾难要小得多。

在见识了杨侍郎的如此本领后,朝那些还在议论纷纷,对此多有不满的官员们也终于住了口。毕竟不是哪个人都能在面对如此灾情时还敢亲身涉险的。要知道,这不光是到了地方治水危险,而且若是去了没能成功可是会被那些只说话不干事的言官们的口水淹死的。

只这一番作为,便叫朝的杂声彻底消失,也让杨晨终于在七月时彻底坐稳了这个工部侍郎的位置。

当然,等他回来时,也没少被杨震埋怨。毕竟这么做的风险实在太大,虽然这次成功了,可谁也不敢保证一定不会有意外发生。

直让杨晨保证今后不再擅作主张,杨震这个弟弟才算是住了口。

待到工部侍郎之位彻底定下来后,朝堂又重新恢复到了前两年的模样。虽然可能偶有人员的调动,但总体框架却不会变。

与此同时,经过这些人员的调整,天子的威信也逐渐提高。这一点与原来的历史走向大不相同了。

本来在历史的万历,因为其从小为张居正所压制,最终把他熬死才得以发泄心头怒火,这让他在朝臣心目的地位并不是太高。这也正是之后一系列闹剧产生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张居正是被天子亲手赶出朝堂的,光这一点对万历皇权的增强是时人所无法估计的。所以,当皇帝对某件事做出决断时,朝臣们的反应原来历史要小得多了,只要不影响他们的地位,不违反大原则,他们便会遵从。

不过,万历却也不知道,一旦当自己想要立郑贵妃尚未怀的儿子为太子时,这些朝臣又会不会再次如之前般反对连连。好在,现在的他还年轻,还有的是时间来巩固自己的权威,和这些臣子们慢慢耗是了。

在这平静或稍显微澜的情况下,时间慢慢往前走着,眨眼来到了这一年的秋天。

当朝廷内外都觉着这样平淡的日子将一直下去时,一匹快马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一切,惊得朝君臣和百姓们久久未能反应过来……

底部字链推广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