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七章 科举筹备会议(1 / 2)

加入书签

对于科举之事,李二陛下极为重视,虽然大体框架都承袭前隋旧制,可毕竟前隋的科举亦是草率粗疏处处疏漏,这就必须要礼部及时制定出一套严谨合理的制度,以供其后借鉴。

时间紧,任务重。

不过这当然难不倒房俊……

只是一天时间,房俊便将抄袭来的一整套科举考试的流程制度呈放在孔颖达面前。

孔颖达当即召集礼部官员研讨这一套流程的可行性。

对此,房俊觉得多此一举,已然是照搬后世明清两代极为成熟的科举制度,还有何可研讨的?当然,房俊虽然知道科举发展到最后,仍然极大可能变成统治者借此禁锢思想、稳定统治的工具,却依然只是照搬了制度,在其络天下寒门的人才,与世家门阀所对抗,这是初衷,也是符合历史潮流注定会成功的政策。

但是完善科举却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哪怕有了房俊这个bug的出现,生搬硬套了明清两朝已然晚辈的科举制度,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明清两朝与唐代无论是在政治环境、社会风气等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适合于明清两朝的制度,不见得就适合唐朝,这需要在长期的筹备过程中去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

而眼下,如何能够最小的消除世家门阀对于科举制度的抵触,才是重中之重!

无需置疑,在现阶段的大唐,拥有高等知识、能够达到朝廷官员选拔要求的那一批人,只能是世家门阀出身的年轻俊彦。这些年轻人生活在优渥的环境里,自幼经受着高级的教育,无论学识、眼界、亦或是能力,都高人一等。

而那些寒门士子,想要在各个方面与世家子弟一争短长,只能说同志仍须努力,路漫漫而修远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