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七十七章 此消彼长(1 / 2)

加入书签

刘墉之死可算是苏北之战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清军气势汹汹,一路南下,果敢无畏;而复汉军步步后退,虽不乏避敌兵锋之效,但军伍失了锐气却是肯定的。而且复汉军士气不高,缺乏斗志的消息连清军那里都有耳闻。

怎么看都是清军占优,复汉军处在劣势。

可是随着刘墉的遇刺,随着近万山东练勇被复汉军散播的谣言搞得军心涣散,两边军势此消彼长,复汉军虽不敢说绝对占优,但已经从一开始比较明显的劣势转到优势上来了。至少两边也可做五五开!

清军为整顿军心,暂时停在了盐城。当初汇聚在盐城的十多万难民,包括几万城中的百姓,逃散个七七忠、汤和等等。而自己就是第二个刘邦,第二个朱元璋。

陈家起兵以来,陈黄高三姓子弟抛头颅洒热血,确确实实为复汉军出生入死,战死沙场的旁支近支子弟不在少数,也确确实实历练出了一批人才来,但要说队伍里谁能鹤立鸡群,脱颖而出,那还真心没有。

作为复汉军的两大领袖之一,作为远征军的主将,陈鸣要担负起来的责任很多。军队地方的营运工作,无数内部的问题,诸多外部的问题,时不时就要面临的战争,陈鸣很怀疑自己到底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去休息,或是说自己还有没有时间去休息。

这应该是‘所图远大’的穿越者们必须面临的一个挑战吧。

陈鸣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他的成功不是单纯的建立在个人的才华上的,而是建立在他的目光比眼下的时代更高更长远。他没有什么“王件袋,“大都督,这是暗营最新送到的情报。”

陈鸣刚起了坏心,现在正经事就到了,不得不放弃对‘绊子’的理论构架,他接过文件带,让机要员出去之后,开始阅读暗营递来的这厚厚一大扎子情报。

先就是刘墉的死。满清的反应是有些慢的,就不知道刘墉之死到底能将南下清军拖在盐城拖多久。

眼下的这些情报里头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是暗营收集到的诸类基本消息,比如说盐城内外的满汉兵勇和山东的练勇的基本状况;一部分是暗营拿钱买到的消息,很多是满清的低层武官提供的。官员们提供的消息里头也分两大类:其一是他们内部的官场斗争情况,争权夺利,山东团练这么快就乱了,不仅因为刘墉的死和暗营放出去的谣言,还有其内部的倾轧和练勇领对周培勋的诸多不服。谁让周培勋往日在练勇里的存在感太低了呢?往日间他就是一个钱粮官,练勇一切大权操于刘墉一人手中,连登州府和莱州府的民团他都没掌握,更不要说整支练勇队伍了。

而且张固已经卸掉了亲兵营营官的位置,准备带一批诸城子弟兵扶棺送刘墉回山东老家了。这让亲兵营立马就乱了,接着青州营也乱了。

周培勋在练勇中根基轻薄的很,现在陡然被扶正,他那里能‘正’的了啊。丰升额是大军主将不错,可他也不是金口玉言的皇帝。何况一些事上皇帝话也不行。没能力,没实力,谁也捧不起来。

别以为这支练勇大军里除了刘墉就他一个是官。山东全省有多少被罢官去职或是丁忧后未能复起的官员都在盯着这支练勇的?随军的人物中光有官身的就有六个。虽然论品级他们都比不得周培勋这个正四品道台,可两个从四品知府,一个正五品的六部郎中,周培勋也心里打颤啊。何况这支练勇背后本就站着一位衍圣公,刘墉都依仗了老爹的力量,才把孔家挡了回去,但孔家人插足不进来,可伸过来的手却是神佛也掐灭不了的。

一句话,山东练勇的背景很复杂。刘墉一死,周培勋不管品阶还是个人能力、声望,都是不能服众的,原先被拧成一股绳的近万人山东练勇,现在仿佛一个九头蛇。这才是山东练勇混乱的最大原因。暗营的谣言只是催动了矛盾的加剧。

围绕着这支练勇的指挥权问题,练勇内部和清军内部都爆了大规模的‘内斗’。山东战场的清军想靠着‘地利’来争取这支力量,虽然他们中本身就有很多是直隶绿营;丰升额本身所代表的直隶武装,尤其是八旗兵马,希望这支练勇来当炮灰。复汉军的大炮是很犀利的;王进泰本身还没有话,但隐隐露出不赞同丰升额的意思。毕竟他是个汉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