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64第264章合葬疑棺(1 / 2)

加入书签

在夏老板跟我讲过的奇闻异事中,曾说过有关我国墓葬文化的知识。

从远古至今,我国墓葬文化有几个明显的分水岭,最大的分水岭大概是在我国从部落文化开始向奴隶文化时期出现。

在之前,也就是远古时代,人类相对淳朴,最接近自然,追求的是修仙问道,天人之合,寿比天地,固有封天之葬,问天之道。那是一个很奇怪的年代,万族齐鸣,人类拥有的力量很神秘,没有人知道那时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只能通过一座座神秘的封天台和仅流传下来的传说,进行心会臆想。

远古万族齐鸣的年代也仅是昙花一现,之后就神秘没落,部落文化开始向奴隶文化发展。

到了这个时代,人类从某神秘巅峰跌入谷底,人们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追天无望,天不可逆,渐摒弃古人做法,开始迎合天意之境,而那时候生产落后,陷入一个低谷潮,人们倡导不封树不封土,入土为安,死后归于自然,一切化为虚无。

随着人类再度向文明进发,书诗礼仪盛行,奴役风行,私欲膨胀,一些位于上层的王侯将相,便衍生出一套繁杂的制度,尤其在春秋时代,孔老二之后,墓葬文化出现了一个较大分界,发展出一套繁杂的制度,奢靡之风开始盛行,追求死后如同生享,也就是生前有什么,死后就有什么,而为了保持这种私欲,后代子孙同享,出现了玄之又玄的风水改命学说。

至秦汉,体现在斗形的墓葬风格,而到了魏晋,则变成了拱形石墓。

唐代时,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开山为陵,后华夏陷入一段很长混乱时期,国力丧弱不堪,至明清之际,国力有所恢复,而墓葬风格亦为之一变,明清两代园林风格的墓葬,更注重于地面的建筑与祭奠宗庙园林相结合。

而此前在九嶷山和巫宫遇到的都是先古之殉葬形式,后先古时代的墓葬倒没多少概念,我故才有此一问,好歹让自己心里有个底,免得得会进入后面时,遇着事儿就抓瞎。

马馨听了我的问话后,看了看隧道券和前殿,及四周环境,道:“按这里的结构,应该是一座别格十分方正的墓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应是明时代的古墓,这是前殿,往后应是冥殿,左右则为配殿,后则是后殿”

“嗯,和我想的差不多”我点了点头,道。

前殿的陪葬物被乔大少破坏得一塌糊涂,也没什么看头,我便提议先到冥殿瞧瞧,好歹要解开心中的疑惑,这里到底会不会跟我正在要做的事有关。

前殿与冥殿之间,是一条狭窄的甬道,甬道是由一道羡门隔开,上悬千斤巨石,我如法炮制,与铁胆在周围找来一些石头,把羡门机关堵死,防止巨石无故落下,这才放心往冥殿走去。

冥殿比前殿打了很多,几乎是前殿的好几倍,四周一片漆黑,说不出的阴森。我用手电照了照,也无法看清四周的情况,便是拿出几根荧光棒扔了出去。

“嘶,怎么会有三具灵棺”

莹莹惨白的荧光棒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照射下,我们赫然发现冥殿中间摆放着三具棺材,棺材一大两小,摆放的位置也有点奇特,中间那副较大的棺材往前突出少许,也比左右两副棺材稍微高了些。

“这是一个合葬群墓”我们走了过去,马馨在前,用手电照了照,随即又惊叫了起来:“啊,这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