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护府(1 / 2)

加入书签

西域,巍峨的昆仑山脉北麓,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南,落日的斜晖洒照在美丽的胡杨木上。

张辽骑着象龙,伫立在尼雅河畔,遥望蜿蜒的尼雅河消失在沙漠之中。

尼雅河是精绝国的母亲河,发源自巍峨的昆仑山脉会塔格冰川,自南向北流淌,上游猛浪若奔,然而不是注入大海,而是历经四康居王罢兵,康居王罢兵,把忠也带了回去。

元和三年,忠从康居王那里借了一些兵马,与龟兹勾结密谋,派人向班超诈降,班超看穿了他的诡计,将计就计,答应他投降。忠大喜,轻装简从来见班超。班超为他举办酒宴,在宴席中,班超命人斩杀忠,又乘机击败他的部众。

元和四年,班超发于阗诸国兵二万五千人复攻莎车。北道龟兹王发温宿、姑墨、尉头五万人救援。

敌强我弱,班超决定运用调虎离山之计。他召集将校和于阗国王,商议军情,诈作各自撤退,又偷偷嘱托人故意放松对龟兹俘虏的看管,让他们逃回去报信。龟兹王闻讯后大喜,率一万骑兵在西边截杀班超,派温宿王率领八千人在东边阻击于阗。

班超侦知他们已经出兵,迅速命令诸部齐发,在鸡鸣时分,直扑莎车大本营。营中没有防备,军士奔逃,班超追斩五千余人,获马畜财物无数。

莎车降服,龟兹等国只能各自退兵。于是南道遂通。

两年后,也就是永元元年,大汉窦宪率军连破北匈奴于燕然山、金微山,出塞五千里。北匈奴主力被迫向西远徙,西域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汉的变化。

西面的大月氏想乘两大势力互相纠缠之机从中渔利。永元二年,大月氏贵霜王朝发兵七万,越过葱岭,企图与西域北道诸国连兵消灭班超势力。

班超的军队处于劣势,众人恐慌。班超却以为,月氏兵虽多,但跋涉数千里,翻越葱岭而来,转输不便,粮草无法久支,采取了坚守之策。

果然,大月氏副王谢进攻班超,无法攻克,抢掠粮草,又无所得,疲惫不堪。班超估计他们粮草将尽,必会派人到龟兹求救,预先命几百士兵在东边埋伏,谢果然派兵带金银珠宝去龟兹求援。

班超的伏兵把使者杀死,并派人拿给谢看。谢大为惊恐,进退无据,只好遣使向班超请罪,乞求放他们退兵回国,大月氏因而大为震惊,与汉和好如初。

北匈奴既失败西迁,大月氏又受挫南退,于是,龟兹率姑墨、温宿于永元三年降于班超。后汉重建西域都护府,任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

班超驻守龟兹,徐幹屯于疏勒。又设置戊校尉领兵五百人,居车师前部高昌壁,戊部候居车师后部候城,东西遥相呼应。

此时,西域只有焉耆、尉犁、危须因前时攻杀都护,心怀疑虑,尚未降附。永元六年,班超一面大发龟兹、鄯善等八地区的兵力共七万人,及汉吏士、客商一千四百人讨伐焉耆,同时又遣使向三个地区的君长诱降。在军事压力和政治安抚下,三地皆降服,北道遂通,至此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

自明帝永平十六年班超衔命出使西域,至和帝永元六年平定焉耆,经过二十一年的艰苦斗争,西域终于再度摆脱匈奴,复归属大汉皇朝,班超以功封定远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