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1 / 2)
“儒者说,天生烹,民而树之君,此乃欺瞒天下之言也!岂其皇天谆谆言?亦将欲之者为辞哉!今君问我财货之计,我亦说可答曰,君既非天命,则赋税亦非必须也,所谓赋税,无非是后天强弱、智愚之分所致,强、智者征服弱者、愚者后,恃强凌弱的结果!”
缓缓前行的马车之上,陈止与鲍敬言相对而坐,听着对方的言语,心头荡漾起阵阵波澜。
原因无他,实在是这鲍敬言的话,颠覆了他对这个时代名士、为学者的固有印象。
毕竟,按照这位的说法,所谓的民需要君王,就是一个骗局,按照鲍敬言的意思,民众不光不需要君王,连赋税都不该上交。
这妥妥的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啊!
“这就是所谓的擅长财货之道?按着这位的说法,别说聚敛财货了,连行政组织都改一概取缔,还经营什么地方,做什么郡守啊?”
心里惊讶着,但陈止还是笑着说道:“鲍君所言甚是,然如今天下次序已定,哪里能够妄动?若真按着君之言论而行,怕是又要天下打乱了。”
鲍敬言点点头,说道:“君之意,我亦明白,是以当从天下一隅兴起,之前陈君你询问我这财货之法,我亦有些主张,可暂安眼前局面,但还要等到了代郡,才能详细施行。”
听得此言,陈止不由长舒了一口气,知道眼前的这位,到底还没有彻底被理想主义侵蚀,还知道脚踏实地。
随后又不由在心络前,贸然让太多的人前往,既不现实,也难以操作,这毕竟不是后世,没有什么公共交通,家丁若是前往,必须靠着双腿。
没有经过最基础训练的家丁,如何能经受得住?更不要说,这个时代的城外,不光有流民、匪患,更是丛林明白,野兽出没,是以一些基础的行伍技能是必须要掌握的。
做好这些安排之后,时间也差不多了,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在这个时代,赶路本身就是一个难以预料的事,是以陈止也要尽早上路。
但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北疆的几个鲜卑部族之间,有要相互厮杀的迹象,整个北疆荷枪实弹,似乎又要有变故降临。
加上陈止的妻子杨氏,最近被查出来有了身孕,于是他临时决定,让杨悠留在徐州,自己则带着人,先往幽州而去,同行的就有鲍敬言等人。
这几位名士,聚集和滞留于彭城,就是为了陈止,陈止当时也有了招揽的念头,但却没有料到,真能如愿。
实际上,这个时代的很多幕僚,都是饱学之士,只是因为出身的问题,得不到中正官的推荐,因而没有足够高的乡品,就没有太好的出路,最终选择的,往往是给一方封疆大吏,或者领军将领为幕僚。
朱守的幕僚郑管、张应手下的王布,乃至最后决定投靠陈止的苏辽,甚至于先前那石勒手下的一些个幕僚,其实都是这样的来历。
但是张亢、束交等人却不同,他们也出身,也有乡品,有名望,也有人脉,只要适当经营,不愁出路,却甘心接受陈止的招揽,虽然打着的名号,是所谓的与陈止言谈甚欢,心有所得,所以随行,时常探讨。
“但是这样的借口,根本就说不过去,又不是游学了,这些人都是成名一方之人,我也不是出去游山玩水,而是要做一郡太守,是要做实事的,哪里有多少时间,和他们谈玄论道,他们这次投奔,恐怕背后的原因没有这么简单。”
尽管明白这些,但陈止却也没有太多的担忧,因为这一个人的麾下人数越多,人心就越乱,那种旗子一立,八方归心,然后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局面,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带着这样的念头,陈止一路北上,在中途和陈梓、杨宋等人会合,集齐了人手之后,更不停留,就奔着那幽州而去。
不过,一路上陈止也没有闲着,他坐在宽敞的马车上,却没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甚至都没有多少时间看书、练字,而是拿着陈梓、杨宋等人从洛阳带来的资料,反复的研究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