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菩提达摩(1 / 2)
魔侠图录守关者之一达摩
菩提达摩(-535),又作菩提达磨,简称达摩,南北朝时人,佛教中国禪宗初代祖师,被尊称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誌禪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菩提达摩」意译為觉法,菩提本意為觉悟,达摩本义则是「佛法」。
相传达摩是《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禪宗带入中国的佈道者,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中国佛教的一世祖师。
达摩的身世,后世传说甚多。弟子曇林说,他原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出家為僧。但《洛阳伽蓝记》则记载他是西域波斯国人。
达摩是释迦摩尼的第二十章据唐朝初年道宣所撰的《续高僧传》证明,达摩来华最迟在刘宋灭亡(479年)以前,此时梁朝还未建立。
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為达摩禪法的标誌。
后世建立的禪宗世系為: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但其世系说法尚存争议。传说达摩留下一隻草鞋,用来认可二祖慧可。
达摩所教授的禪法,因為资料残缺,主要由其弟子曇林所著。
二入四行说為其主要理论,是以「壁观」法门為中心。先,他教授的是大乘佛法,所谓的「入道」,即是趣入菩提道。
入大乘道的方法,简要言之,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是「藉教悟宗」,即「壁观」,「宗」是《楞伽经》说的「自宗通」,自证圣教,但是要「悟宗」,需要「藉教」。
「藉教」,依曇林的说法,是「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这也是《楞伽经》所持的如来藏思想。
由信仰如来藏,起「捨妄归真」的信心,而由「凝住壁观」下手参究。
但在悟入之后,还要行,以四行在人世间克己利他。达摩的禪法,简明深入,展现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真面目,开展了中国禪宗的先声。
四行著重在於劝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爱憎情慾,按佛教教义苦下功夫。理入属於理论,行入属於实践,即禪法结合教义,也就是菩提达摩的简易禪法。
南京雨花台的高座寺,相传為达摩祖师在此听主持神光**,摇头不以為然,神光诧异,后追随至少室山,雪中断臂求法,终成禪宗二祖慧可。
南京长江边上的幕府山下有达摩洞,相传既达摩从此处「一苇渡江」处; 江北**的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為纪念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所建,歷朝歷代屡废屡建,现正异地復建中; 江北浦口有定山寺遗址,為达摩一苇渡江后的第一个驻锡的寺院,有「达摩岩」等遗迹,作為禪宗祖庭比少林寺还要早。该寺现正在重建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