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章 武侠第一人(2 / 2)

加入书签

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荣誉院士;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校名誉教授;浙江大学人院名誉院长(原为院长及博导,后辞去)、终身教授;

1998年,获香港市政局颁授「创作终身成就奖」;获香港(及海外)艺术协会颁授「当代文豪金龙奖」,同获此奖的还有巴金和冰心。2ooo年,获香港政府颁赠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oo1年,国际天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现的编号1o93o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oo9年,获颁2oo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o1o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2o11年,国立清华大学授予金庸名誉博士学位。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金庸於2oo7年出版的《金庸散文》中亦有提到),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金庸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兼有政论、散文等。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他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掀起一股热潮。最早期金庸热是从港澳开始,接着延烧到台湾,其后是在中国大6造成影响,可说金庸热潮燃烧至整个华语圈。

近年来金庸作品也被翻译成日文等其他文字,热潮风靡东亚。

金庸小说之间经常有所关系,除了射鵰三部曲、天龙友。

金庸和北大教授严家炎、「巴蜀鬼才」魏明伦、「武侠导演」张纪中、编剧杨争光、「北大醉侠」孔庆东在这里坐而论剑。(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