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4章:她已经醉了(1 / 2)

加入书签

接到女儿想回家的电话,最难过的莫过于华华的父亲汪保民了。

心里拔凉拔凉的汪保民,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同李四李德森商量。

李德森在电话中宽慰老汪,“你呀,现在是越来越患得患失了,华华回来就回来吧,你着什么急?”

“不是我着急,我是怕孩子会受不了委屈。”这是一个父亲名正言顺的理由。

“你放心,小高这个小伙子今后是个人物,他不会委屈华华的,估计是华华自己生活不习惯,想家。”

“我怎么听你的语气,华华回来也是好事一样的?”

“当然了,她去银城是好事,现在回来更是好事,你要用积极的眼光去看问题,年轻人拿得起放得下了,说明她长大了,成熟了。你什么时候去?我陪你去,我来开车,上高速比火车还要快一点。”

“当然是越快越好,你今天到怀化来住一晚,明天一早我们就动身。我算是服了你,你就像一些伟大的人物,今天这样说,是伟大正确的,明天那样说,也是英明伟大的,反正他没有错的时候。”

“老哥,此一时彼一时,华华当初离家出走,我们如果粗暴的进行阻止,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且不说华华会不会跟我们回来,她哪怕是跟我们回来了,她带回来的一定是一辈子的怨恨。现在我们给了她试的机会,也等于给了她成长的机会。

说心里话,当初我劝说你的时候,我知道她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她和小高有过一段这样不平常的经历,这也许会成为他们一生中宝贵的财富。相信我,你再见到的女儿,肯定不是以前那个任性的华华。”

李四李德森在事业上比汪保民成功,绝不仅仅因为运气好。运气怎么会一直青睐哪一个人。

李四的眼光更长远,面对新生事物他更敢于尝试,更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正如华华所估计的,在为江南烟雨和小高践行的晚宴上,李四李德森一家人都到了场,原本他名义上说的是家宴。

李四让儿子女儿参加了,一方面是让子女跟这些精英人物有一面之缘,另一方面,他也是为女儿李美莲铺路,提供机会。

有道是千里姻缘一线牵,能不能牵,在李四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忘做父母的本职工作,——适时提供一根线。

至于看到女儿和小高两个人,彼此没有一个来电的,李四也不会失望。他的出发点仅仅是争取最好的结果,得固然皆大欢喜,失,有失吗?没有。

送了小高他们上车,回到家,李四发现华华居然躲到自己家里来了,他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支持华华。老朋友的孩子,也是孩子,他尽力而为。

让李四说服自己的理由是,如果华华是自己的女儿,自己会怎么办?自己应该怎么办?

李四的结论是,一定会支持女儿,那么他也支持华华。

现在很多人喜欢说,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我不管过程。

李四不赞成,他认为没有过程就没有最终的结果。过程是经历是阅历,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经历,往往失败的经历远远比成功的多。

开花结果,花开花落,都是很自然的现象。咏春,惜春,叹春,你尽可以“激扬文字”,可是感时泪溅花,伤春,葬花,你也可能会像林黛玉一样,只有总被雨打风吹去的花一样的年华!

——人生没有失败的铺垫,成功的高度肯定有限得多。

年轻人需要害怕失败吗?大不了从头再来。

李四和汪保民到了银城以后,他们发现华华确实变了,人成熟多了,个子长高了,身体结实了却更苗条了。

殊不知,华华尽管没有参加武术训练,但是每天早上的跑步她是没有落下的。

华华搬过去的第二天早上,华华根本不想起床,高胜寒说了一句,“要么你马上跟我们去跑,要么你马上搬出去,没有其它的选择。”

美少女当然选择了与梦中人奔向未来。

李四陪汪保民去了一趟学校,感谢老师们。从老师那里,他们意外的得知,华华的学习成绩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那一刻,汪保民是感激李德森的。

在高胜寒举行的践行酒席上,汪保民表示了衷心感谢,他特别提到了华华的学习进步。没想到惹得华华很不高兴。

汪保民不知道,在女儿华华心里,同那些“三驾马车”们相比,学习成绩更是她的硬伤。

杨柳和方丛良好的家庭背景,摧毁了华华心里的优越感,期中考试,她们一群人优异的学习成绩,让华华一下子自惭形愧了。

到施青红家的第一天,高胜寒在客厅同华华谈话,她看见杨柳他们在院子里拳来脚往,心里暗暗高兴,有戏,这些人跟我差不多,都是不喜欢读书的。

华华无论如何没想到,杨柳她们竟然个个都是尖子中的尖子,“母鸡中的战斗机”。

当时,汪保民注意到了女儿的不高兴,他生怕华华会发作,会耍大小姐脾气,没想到华华仅仅是不悦而已。

银城之行,让汪保民有太多的想不到。

看见女儿有点灰溜溜的回去,汪保民后悔没有早一点认识小高他们,他没想到女儿回去后,完全变了一个人,在银城的期中考试成绩,让华华有了自信,从此,她变成了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