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刘家村里的道观(1 / 2)

加入书签

酆都城外,北门,前方是出城的大路。

老头做主联系当地通,搞了一辆套牌的黑车,这车是面包车,容纳的下七八个人一起坐,据说改过引擎,轰鸣声轰轰响,听说是个什么五菱宏光s终极改版,强悍的不行。

我倒对于这些车类不怎么感冒,既然老头牵头搞了这么一辆车,那我就不需挑剔了,自然而然顺其道而行。

“老陈,这都是我上头的贵人,你掂量着点,万万要给他们送到目的地”老头从包里掏出了一包芙蓉王,递给了那满脸麻子的中年司机,一脸献媚之色。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老头这变化莫测的形象,看起来他对于这种事情轻车熟路的很,丝毫看不出什么不妥。

老陈笑眯眯接过了25块一包的芙蓉王,将老头的肩膀搂了搂,大笑道:“您啊儿,就放心好嘞,我跑了几十年的山疙瘩,还没有到不了的货”

货是旧时代“偷渡”的代号,意指一些黑船、黑车上载到别的地界,且没有当地户口的人。

如此一来,老头便放下了心,办完事都是这么个理儿,就算你关系弄的再好,你不给别人点儿好处,别人办事的时候也不会尽全力,这样事情也多了许多变数。

可若是他接了你给予的好处,那么就肯定会负责下去,这是道上办事的理儿,出来混讲的就是一个“义”字。

当老大的无“义”,小弟也就自然而然学了进去,这样十有八九在自己的地盘站不稳脚跟。

我与许长天,转轮王、平等王,风尘仆仆的坐上了这咆哮着的五菱宏光s面包车,司机叼着老头给的好烟,一脸满足,开车还哼起了小曲儿。

要去的地方并不是青城当地,而是挨着它旁边的一座没什么名气的小村子,明叫“刘家村”,经济不够发达,人口倒是有着上千人左右。

但由于近几十年来经济增长飞快,村里的人们也不满足三餐温饱,纷纷走出了落魄的村子,向外地奔波而去,所以那村子里的年轻人几乎都走光了,留下了都是一些年迈的老人,体力不行,只能待在此地过着田园生活,静静等待生命的最后一刻钟声敲响。

去此地的原因并不是找地方落脚,而是许长天告诉我们,这儿有一座几近倒闭了的道观。

道观名为“刘伯观”,是那座村子自建立以来,由老祖宗那一代传承而下,算是一座屹立了好几代的老道观。

由于老人们也没有什么劳动力,所以对道观的补助也搁置了下来,直到现在,观里的年轻道士也都走光了去,连“刘伯观”的掌门都下落不明,称得上是一座“死观”。

但能够确定的是,这座道观尚未被天师洞这个龙头抹去,反倒留了下来,具体原因不太清楚。

于是,我们便确定了此次的目的地先找到这座道观,然后帮其“重振威风”说白了就是利用它一把。

中年司机告知我们,从酆都去往刘家村大约五百多公里,不停下憩息的话,至少要大约八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附近的落脚点,且由于刘家村的路途颠簸,面包车完全无法进入,只能徒步而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