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倾诉(2 / 2)

加入书签

知道家里大人的不容易,这是件好事,没指望这玄澈能跟大人一样懂事,但是至少,少闯祸就好。

两口子到了书房,进了书房之后,玄世璟关上了书房的大门。

“夫君,事情可是很严重?”晋阳见玄世璟这般作为,出声问道。

“四天之后就是封后大典了。”玄世璟说道。

晋阳点了点头:“嗯,这个妾身知道。”

“四天之后,将有大事发生啊,兕子,在外头的时候,我在苏州城一脸待了一个半月,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当中,陛下的百骑司在大唐的各个地方搜集钱庄的事儿,各个地方的官府、豪强勋贵都有参与其中,认证物证聚在,我汇集了一本册子,将这些事儿,都汇集了起来,后来百骑司就率先带着这本册子回到了长安城,陛下也已经看过了,至于我带回来的那些商人,他们就是认证,陛下也知道他们来长安了,我问陛下打算什么时候见他们,陛下说,四天之后,封后的典礼上。”

玄世璟这么一说,晋阳就意识到这当中的严重性了。

什么时候不好?非得是封后的典礼上,要知道,这盛大的典礼,长安城的百官百僚都会出席,就算是平日里不露面的那些勋贵也会出现在宫中。

皇帝这么做的意图,实在是太过明显了。

当然,这件事,也就仅仅是他们两口知道而已。

庄子上就只有两口子知道而已,至于长安城,那就不知道了。

这时候长安城的宫中,李承乾正在见于志宁。

于志宁是李承乾的老师,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自从与李承乾站在统一战线上之后,李承乾就十分的信任和倚重于志宁,自然,不会有什么要紧事瞒着于志宁,毕竟到时候朝堂上,他还需要于志宁的帮衬。

“老师,学生知道此事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虽说激进了一些,但是也是一举铲除这次弊端的一个好机会。”李承乾说道:“四天之后,是人最齐全的时候。”

“陛下手段实在是太过激烈,陛下可曾想过后果?”于志宁问道。

一开始他觉得陛下这么做,的确是为了百姓好,而且效果也已经逐渐的显露出来了,可是现在,随着死的人越来越多,于志宁的心里,也越来越觉得不安了。

“老师,错过了这次机会,就不知道下一次机会会是什么时候了,朕等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李承乾说道:“不瞒老师说,在贞观朝的时候,朕就已经在等了,那时候,不仅仅是朕在等,父皇也在等,只是父皇的身体,不允许他等到今日,而朕,等到了。”

于志宁一听这话,心里感觉一突一突的,感觉很不好。

他知道李二陛下素来是好脾气,就算是脾气不好,也不会对臣子怎么样的,李二陛下的脾气就是一阵一阵的,过了那一会儿,就万事好商量,但是眼前的这位陛下,可跟他父皇不一样啊。

而且,对于这件事儿,父子两个人都在等。

好不容易等到今天了,他们会这么轻易的放弃吗?

怕是不会的。

于志宁看着眼前自己的这个学生,神色有些复杂。

王家的案子,死了一百三十余口人,陛下眼睛都不眨一眨,接下来呢?又会死多少人?得用多少人命,才能将这件事儿给揭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