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章 襄阳铁刀、连弩(2 / 2)

加入书签

公孙康要求制作的是铁制箭杆,一匣10支,射程30米就可以。每射完一支,靠重力下沉,自动装入。

张怀远表示有点难度,但可以解决,预计二个月内可以生产出100架连弩。

公孙康说:“产量太小了”,他知道产量的瓶颈还是工匠人手不够。

所以和系统小甲软语相求:“小甲呀,给哥抽点工匠呗,不用大师级别的,只要是普通工匠就可以。”

小甲鄙视他:“现在辽东有150万人口,招收1万名工匠还不是绰绰有余?还要浪费系统宝贵的抽奖名额。”

对呀,在这个时代工匠是没有什么地位的,比种田的农民还不如。

公孙康下令在辽东三郡高薪招收一万名工匠,月薪2000钱。从者云集,一下子就解决了工匠短缺的问题。这些新招收的工匠,只是打下手的,制作各种军器中不需要保密的部分,即使这样,也让工匠营的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剩下的就是指南针和望远镜了。

指南针也是结构简单,公孙康说明后,张怀远就表示:可以找磁铁试制一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而望远镜,涉及到玻璃问题,公孙康没有教给张怀远,他需要把玻璃当做奢侈品来经营,准备大赚一把。

一向以来,军用品是由张怀远监制的;而民用品,一向是由公孙家族的私家作坊出品。公孙康是分得很清楚的。

玻璃怎么造的?后世人都知道玻璃是用沙子造的。

其实现代平板玻璃都是用浮法玻璃法制的。是用海沙、石英砂岩粉、纯碱、白云石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熔窑高温熔融,玻璃液从池窑连续流至并浮在金属液面上,摊成厚度均匀平整、经火抛光的玻璃带,冷却硬化后脱离金属液,再经退火切割而成的透明无色平板玻璃。

玻璃一般玻璃原料燃烧溶解后都形成液体粘稠液,要使其冷却成形,大都采用型吹法,使用各种材质的模型,如木材、粘土、金属等预先制成所需要的型器,把融化的玻璃液倒入模型内,待冷却后再将模型打开即成,一般用于吹玻璃无法制成的器具,大部分的工厂都采用此种方法,可以大量生产。

另一种为吹气成型法,即吹玻璃,就是取出适量的玻璃溶液,放于铁吹管的一端,一面吹气,一面旋转,并以熟练的技法,使用剪刀或钳子,使其成型。

公孙康当然没有耐心自己去试验摸索,把基本原理丢给家族中的工匠,再给予足够人力,物力,钱财的支持,就够了。

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士来做,公孙康信奉这一点。

只要可以生产出玻璃,就可以磨出凹凸镜面,再加上竹筒,单孔望远镜就成了。

</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