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0章 产业革新论(2 / 2)

加入书签

何军何等聪明,这些话根本不用秦博开口,这时候由他出面表明秦家的态度再合适不过,如果冯家非要找麦冬的麻烦,打压颜如玉品牌的发展,进而影响药材培育试点工作,秦家必然要出手干预,毕竟这个项目是湘南经济革新的重之重。

何军话里的意思麦冬听明白了,于是笑道:“实话说,我现在最缺的还是资金,要是资金充足,颜如玉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只会更大,这个培育基地的竣工日期起码能往前挪个一年半载。”

“你要是能保证专款专用,等试点项目落实下来以后,我马给面写报告,项目启动资金一个月内能到位。”秦博略微思索后才道:“不过这笔项目资金必须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

麦冬神情一愣,项目专款资金?

这笔专款具体数额多少,麦冬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省试点工程的名头,一旦培育基地跟面搭关系,以后不怕有人跑来找茬了。

秦博似乎看出了麦冬的想法,神色陡然变得严肃起来,正色劝道:“这笔资金是政府拨下来的,一厘一毫都要用在刀刃,这里面不涉及任何私人情感,我做这些,更不是为了秦家跟你之间的私交。”

“我这么做,纯粹是为了湘南未来的发展!”秦博不无感慨道:“这几年,传统医学在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临床应用案列越来越多,药材培育将是大势所趋,湘南的经济结构太单一了,需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药材培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秦博斩钉截铁道。

麦冬皱眉沉思,一时也没急着接话。

“湘南的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从最近五年的表现来看,伴随湘南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千年至零六年,湘南第三产业占gdp的重一直高于第二产业,由于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到零七年首次出现拐点。”

“简单来说可以归纳出四个特点,第一,现二产业重升,第二,、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期,第三,农业的重提高,牧业的重下降,最后,工业结构的调整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当。”

“我说这些你可能听不太懂,你只要明白,药材培育项目对湘南经济结构调整来说意义重大,只要这个项目顺利推广下去,受益最多的不是商人,而是湘南的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勤勤恳恳的药农。”

“我这么做…”说到激动处,秦博竟忍不住热泪盈眶。

“算是职责所在,算是为湘南的老百姓出一份力,这件事情的本质,已经不是冯、魏两家之间的意气之争,而是关乎到数以万计百姓的生存大计!”

秦博话里的意思挺简单,希望麦冬别把这件事当成一笔买卖,而是造福一方的改革大计,有些细节不要太苛求了。

麦冬沉思几秒,然后才道:“既然说到这个份了,我也给秦大哥交个实底。”

“嗯。”秦博自然洗耳恭听。

“当初我弄这个培育基地,并非用于商途。”麦冬这话一出,秦博跟何军反而闹不明白了,难道不是为了颜如玉品牌才建造这片培育基地?

“姥爷在世的时候经常提醒我,医者跟商人是有本质区别的,华夏传统医术之所以没落,归根结底不过四个字-‘敝帚自珍’,药材培育、炮炙的技艺只掌握在世家手里,除了燕京四大家族,岐黄榜列出的各派名医,其余所知者还有几人?”

“我在这个药材培育基地下的心血,远创办颜如玉品牌要多得多,自然不是为了商用。”

“那是为了什么?”

像是下来极大的决心,短暂的停顿后,麦冬正色道:“还是换个地方说话吧。”

话音刚落,麦冬便朝门口的位置走去,很快出了恒温棚,向陈列室的方向走去,秦博跟何军相互对视一眼,搞不懂麦冬这么做的目的,只能快步跟。

沿着石子小路一路东行,麦冬一行人在最左侧的一栋商务楼前停下。

这栋商务楼集接待和陈列为一体,下面几层主要用来接待,设有各类规模的多媒体接待室、会议室、休息室等,四层到六层则是产品陈列室、档案室和多媒体教室。

跟着麦冬迈进大楼,乘坐电梯来从四楼走廊拐进去以后,左右两排多媒体教室里亮着灯光,眼下还没有正式启用,一应设施却已经置办齐全。

麦冬随手拉开一间教室进去,也不知按了什么按钮,讲台侧边的墙体发出一阵轻微的“滴”声,紧跟着左右滑开,露出一排玻璃柜子,面满满当当的摆着各类打印手稿,其还有整套印刷书籍。

秦博拿起玻璃书架的书籍,依次念道:“《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药炮制》、《药性能四气篇》、《药性能五味篇》”

这些书籍全是刊印样板,连出版社的名字都没有,其很大一部分还只是手稿,秦博大致归纳了下,这些手稿几乎涵盖了整个传统医药领域,并不仅限于药材培育的单一板块。

“这些刊印样本,你们大可以带一份回去研究,等头件下来以后,我们再抽时间沟通具体事宜,这事急不来的。”麦冬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