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练兵(求推荐)(2 / 2)
纵观历史长河,战国时期的秦赵两**队之强称雄于整个战国中后期。就是因为他们每个国家都有很严重的边患,受到匈奴与东胡的侵蚀严重。
所以军队与那些草原民族打过很多场,战斗力也慢慢的练了出来。自然就比那些处在中原,没有见识过草原粗旷风情的步兵强多了。
而大汉受匈奴的侵蚀,在数十年的反击之下,被汉武帝练出了一支征战草原,纵横大漠的强兵。
随后的隋朝与唐朝,更是因为草原上强大的突厥势力而不断的与他们作战,从而练出了一支纵横东亚,甚至中亚的强兵。
就算是随后比较弱的明朝,他们在前期的时候也敢跟蒙古硬干,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更是几次主动北伐草原,将蒙古打得落荒而逃。
这无疑证明了与草原战斗,并且胜利,才是证明一支军队是否强大的明证,中华文明的历史,也就是一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争斗史。
不过,这一次自己出征,并不会出太多的兵马,而是打算分几次,平均四个月出一批,一年就出他三批。
新训练出来的80万兵马,除了留下20万来镇守中原各地,其他的60万人分成三批,每批20万。
如此轮流的进攻,就算其中一批输了,也不至于引起整个军队的全面崩盘。反而可以凭借着自己人数上的优势,不断的袭扰整个游牧民族。
迫使他们整个一年,都处于自己的进攻状态,只能够被动的防守自己,而自己有长城的依托,强大的兵马驻守,并不担心他们主动进攻。
如果他们真的脑残硬攻自己的城墙,那么自己还真的要高兴呢!用骑兵去攻城,这是在跟我开玩笑吗?
经过自己长达一年甚至两年的袭扰,游牧民族没有时间来放牧,男丁又全部上战场,人口绝对损失很大。
支撑不了几个月,他们绝对会败退,然后整个草原就会陷入一场长时间的拉锯战,剩下的就是汉武帝的追亡逐末,封狼居胥的功业了。
20万人的进攻,并不可能集中到一处,自己打算把他们分成二十个万人队,每个人随他们的意愿随意进攻。
或者他们自己商量好,相互配合也可以,在草原上,大规模的军队集群战争非常的少,大部分都是打一场上万人的会战,失败的一方溃逃,胜利者派少数人分头追杀,然后不断拉据。
所以1万人的规模刚刚好,足够他们打一场会战,又能保证他们的灵活性,而1万的兵力也可以用来攻打一个大的部落。小的部落在他们面前,又只能够望风而逃。
并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自己并不缺猛将。有足够的人才来统帅那些士兵前往大漠与那些游牧民族作战。
如三国中现在已经成年,比较出名的武将赵云,关羽,张飞,甘宁,夏侯敦,夏侯渊,颜良,文丑,太史慈等等。还有比较出名的君主,袁绍,曹操,孙坚,公孙瓒等等一些人才,都被自己召集到了中央军麾下。
这些人都归属于自己直属军队,直接为自己效命,用它们来统帅那些军队作战,就算战败也不会输得太惨。
嗯,如果获胜,那就是一场大胜,绝对会让那些人丁稀少的游牧民族损失惨重,肉疼不已的。
</b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