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游击战(2 / 2)
其实说起来古代人对这游击战应该也是不陌生的,因为它在天朝还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而在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详细使用游击战战术的人是楚汉时期汉的大将彭越。
根据南楚的本土情况,有许多适合的游击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袭击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等。分散流动的作战形式。它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出没无常地攻击和袭扰敌人,达到歼灭或消耗敌人的目的。游击战是一种非正规作战,无固定的作战线,较正规战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进攻性、速决性和流动性。
游击战通常不能决定战争命运,它的战略任务是辅助正规战和把自身发展成为正规战,以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革命战争的游击战,是被压迫的人民或被侵略的民族,反抗压迫或侵略的一种群众性的武装斗争形式,在革命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曾经起到以弱胜强的重大作用。
“游击”一词,最早见于汉初。汉书中有记载“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余日。游击无所得。”汉高祖设置游击将军,把游击部队称为“游兵”、“游骑”、“游军”。史记中彭越传中也有说道“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这里说的游兵的作战行动,是游击战性质的。握奇经中写到“游军”一节记述:“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羸挠盛,结陈(阵)趋地,断绕四径。后贤审之,势无常定。”这是对游击战特点的生动描述。
这次至尊宝带着郑泽从侧面打击用到最多的就是袭击战,是乘敌不备,对其实施突然攻击的战法。通常选择战斗力不强,防备不严,便于袭击的驻止之敌或运动之敌,以迅速而突然的动作,速战速决,快打快撤。
其次就是伏击战,是袭击运动之敌的战法。分为待伏和诱伏,待敌或诱敌进入伏击圈时袭击之。伏击战要求秘密隐蔽,突然发起攻击,速决歼敌,快打快撤。
最后一种就是在降服张良的时候用到的地雷战,是以地雷为主要武器杀伤敌人的战法。通常与地道战、麻雀战结合运用,以杀伤、消耗敌人,封锁和限制敌方的行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