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94章 龙形玉佩(2 / 2)

加入书签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化的黄国文化,以及春秋中晚期楚国所消灭的江淮流域的群舒文化,春秋晚期关系密切的吴越文化等,包括西周文化的传承,楚人自身氏族文化的继承,以及楚地源于商人的民俗文化,以及商亡后商遗民传承文化都被楚人吸收、融合。楚文化在春秋时期还未完全成型,但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国中后期,楚文化集大成,从而形成真正的独立的体系,并影响汉文化数百年。

玉虎佩呈现虎伏卧状,长条形,嘴闭成圆,尾卷成圆,虎背之上还有一孔;虎周身饰春秋流行不减地浮雕纹饰,纹饰为解体龙首符号纹饰,符号中还残留有龙眼。玉虎被称为“六瑞”之一,为祭祀西方的礼器,但实际商周玉虎,绝大多数为玉佩,有两孔,且形如玉璜,功用应该是作为项饰或者组玉佩配件。

“老陈先生,你带我们看了这么多,我着实是被你的收藏给折服了。但是我看了这么多玉器,你这里楚国的玉器却没有龙形的,你看我这块玉佩如何?”至尊宝兜兜转转见老陈这里都没有见到像他那块一样的玉佩,就知道这块玉佩一定是稀罕之物,更加笃定能典当个好价钱了,于是掏出那块龙形玉佩给老陈看。

老陈一听他居然身上藏着的那块玉佩竟然是龙形玉佩大吃一惊,这可是他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楚国玉佩啊!他小心翼翼地接过至尊宝玉佩,特意戴上老花眼镜观察起来。

石之美也。天朝人自古尚玉,正所谓“君无故,玉不去身”。从古至今,玉被各个时代的人们赋予了诸多美好的寓意。在战国时期,玉更被视作“美德”的象征,诸子百家崇玉、王孙贵族爱玉,佩戴美玉成为一种风尚。而据史料记载,战国七雄中,楚玉为玉中之最。而在出土的战国玉器中,造型柔美的玉器大多都是楚玉,专家称与楚人爱美有关,也反映了独特的楚玉文化。

老陈左看右看,还对着阳光照了照,慢慢放下玉佩感叹道:“上世纪70年代,在长丰县杨公公社发现的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墓葬群中,曾出土过一个类似这样的龙形玉佩,这个玉佩的现身至今仍让许多专家学者啧啧称道。同时,这种类型的龙形玉佩更被视作战国时期玉器特征的最佳注脚。我也有幸观摩到了那块玉佩的出土,确实巧夺天工晶莹剔透。我本以为那已经是楚国龙形玉佩的顶峰之作,没想到我今天在米国,居然还能看到比那玉佩更加打造精良的龙形玉佩。如果说那块玉佩是属于王爵的话,那你这块我也不想骗你,一定是属于帝王的!”

听到老陈这么毫不保留地夸赞这块玉佩的分量,也让坚叔颇为意外。老陈一向对待古董都是抱着谨言慎行的态度,一旦他说出去的话就不会更改,他既然这么肯定这块玉佩的价值,那就毫无疑问这块玉佩一定是价值连城。至少是老陈的虎形玉佩和老王的那块难以比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