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75.第575章 上兵伐谋有诈计 单骑出城是功曹(1 / 2)

加入书签

“噢?卿有何计?请快道来。”桓玄看向周涌。

“刘辟只有刘征这一个同产胞弟,兄弟情深,今刘征因你而死,他定恨你入骨,这也是他为何不肯就此退兵的缘故。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今,他夫妇俩待李钟和自家儿子并无区别,可在细节处,总会有些不经意流露出的不同,特别是在看到义弟承欢母亲膝下的时候,李钟不免会觉得自己无依无靠、孤苦伶仃。这段少年的经历,给李钟性格的形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在别的少年活泼好动的时候,他却喜欢坐在树下,听风吹树响。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回忆这段少年往事时会说:“闻此过的一句话,‘寄蜉蝣於天地,渺苍海之一粟’。”桓玄扶住腰边的环首刀,扬鞭遥指星空,叹了口气,说道,“只是因观此星空,一时恍惚,忽有所感罢了。”

守城五六天,一步未下城头,一肩担负城中数万军民的安危,桓玄不是铁打的人,已经身心疲惫。本来为守住城池已经疲惫,再想想太守可能还会反对周涌的计策,还要说服他,更觉疲惫。

“府君若不同意,说服到他同意为止!”

他落下了马鞭,轻轻地在坐骑上打了一下,一行人驰向郡府。

就像李钟说的,在听完周涌的计策后,太守果然犹豫不决,最后说服他的人不是桓玄,也不是李钟和周涌、袁尧,而是郭济。

郭济是颍川阳翟人,而郭家是阳翟大族,他出任汝南郡的计吏,除了他本人亦颇有才干,又比较会揣摩上意,因此不管是故太守黄炀,抑或是现在的太守赵谦对他都很有好感,甚为信用。赵太守特地把他从城上召来,询问他的意见。

郭济对太守说道:“下吏奉明府谕令,督守西城墙,亦觉贼兵之撤退就在这一两日中。当此之际,正是吾辈为君王分忧、取功名於沙场之时。便是明府不召,下吏也正准备来求见明府,请明府遣兵破贼!”

“如此说来,卿亦赞同周伯涛之计了?”

“贼众我寡,欲要取胜,非奇计不可。伯涛所言,正是下吏所想。”

“贼众我寡,欲要取胜,非奇计不可”,在这一点上,郭济和周涌的看法一致。

桓玄他们来时,太守正在睡觉,他以为是城头出现了什么变故,起来得匆忙,发髻没有扎好,白发蓬松。他挠了半晌头,最终艰难地做出了决定:“好,既然仲淮也这么说,那就依此行事!”

得了太守的同意,桓玄、周涌、李钟等人马上返回城头。

袁尧前前后后总共招了一千多的民夫。因为东城墙是黄巾军主攻的方向,所以这一千多民夫大半都在东城墙。桓玄回到城上后,马上令人把民夫们叫醒。

按道理说,挖掘地道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的事儿。

首先,要确定地道挖掘的方向和地道的深度;其次,要知道怎么才能有效率地往外运土;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要保证安全,不能正在挖掘的时候,突然坍塌。

要想把这几点做到,非得有专业人士不可。

不过,对眼下的城中而言,却不需要如此麻烦,因为他们打算挖掘的这条地道很短,从城墙内侧开始挖,只需要通过城墙,把洞口开到城墙外侧就行。

这条计策是周涌想出的,桓玄把挖掘的任务交给了他,令邢刚、严伟两人配合。

连着这么多天,黄巾军每次攻城之时,周涌都在城头观战,对黄巾军的排兵布阵,通常他们何处人多、何处人少已经做到心中有数,昨晚他又细细观察了一夜,对城外的地形也了如指掌,早就选好了三处最适合挖掘地道的位置。

他接了桓玄的命令后,把数百民夫分成三队,邢刚、严伟以及他自己分别各带一队,同时开工。

这个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

黄巾军的望楼乃是仓促搭建而成的,不够高,且离城较远,从望楼上至多能看到城中,看不到城墙内侧的活动。因此,尽管天色已明,桓玄、周涌等人却也不怕刘辟发现他们的行动。

周涌、邢刚、严伟带着几百人在城下热瀚、韦强等人点头应是。

守城的这几天,桓玄学到了很多东西,毕竟以前他打得是野战。他以前只看过一些守城兵书,没有实战经验,通过这次守城,也幸亏他的对手是刘辟,同样没有经验,他这才有了机会把以前看到的内容学以致用。

韦强、庆锋等人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是从桓玄身上学到的,比如“打仗就是争夺战场主动权”,谁能获得主动权,谁就占据了战场的主动,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又比如在敌人夜晚骚扰时,可以反客为主、主动出击,并同时把士卒分成两班,轮番更替;又比如在作战时,不能把全部的兵力尽数投上,一定要留下一支后备队,以应付突发状况;又比如在危急之时,主将要敢於进攻,要身先士卒,在战后,要抚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许阳瓮声瓮气地问道:“若要看清城中虚实,望楼至少需得高达数丈。如此之高,不止需要木料,并且也需要匠人,如果木料不够,又或者没有匠人,不会搭建,该怎么办?”

作为守城的一方,在敌人来前,有经验的将领常会把城外的树木砍光,一是避免敌人就地取材,二来也是为了避免树木遮挡城中的视线。

桓玄曾看过《墨子》城守诸篇。墨子是一个防御大师,擅长防守城池,墨家子弟常会帮助一些小国对抗大国的侵凌。

《城守诸篇》就是写来教人守城的兵法,总共二十篇,从“备城门”到“备高临”到“备梯”、“备穴”等等,不但逐一破解了十二种攻城方法,而且对军法、选将、战术皆有详细讲述,并对城中在战时应该怎么布置人员、部署物资,乃至对应该怎么掌控城中百姓,以防城中生乱等都有描述,可谓巨细无遗。可以说,就算是一个完全不懂兵法的人,只要有些才智,按照这个城守诸篇来守城就能保证城池不失。

当然,前提条件是:敌人并非名将。

在城守诸篇中,就提到:在敌人来前,要把城外的林木砍伐一空。

桓玄受命守城后,便按照篇中此言,遣人出城砍伐树木。只可惜,时间太紧促,只砍光了近城的树木,没能把远处的林木也都砍掉。

桓玄回头看了眼站在自己身后的许阳,对他能提出这个问题感到很满意。

黄巾已起,天下将乱,无论是保全性命於乱世,又或者取功名於疆场,麾下诸人都是主公周澈托付给他的培养的将领。他当然希望他们能够快一点的成长起来,不说独当一面,至少可当大用,所以,他不怕他们问题多,只怕他们没有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