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三章 暗流(2 / 2)

加入书签

  两人将面罩摘下,正是张道玄和他的随从呼勒!

  颉利大吃一惊,“你怎么来了?”

  张道玄老泪纵横,“大汗,老臣无能,让大汗受委屈了!听闻大汗被捉,老臣肝肠寸断,一路尾随前来,就是想寻找机会解救大汗!”

  颉利叹了口气,“唉!我已万念俱灰,以前那些部族首领整日向我表忠心,恨不得为我去死,谁承想一夜之间,全都背我而去,投靠了大唐,如今我已是墙倒众人推,你还来作甚?”

  “大汗!大汗的知遇之恩,张道玄万死难报,此生只想一心追随大汗,虽死无悔。

  大汗切不可丧魂失志,就此沉沦下去,那李世民并没有杀您的意思,大汗可以安居在此,学那越王勾践,卧薪藏胆,忍辱负重,慢慢地重新培植势力,待到时机成熟,必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颉利不觉潸然泪下,“我是突厥的大汗,可没想到最忠心于我的,竟会是个汉人!”

  “大汗不要再说了,我们现在虽孤掌难鸣,但我初步已有了一个计划,现在时间紧迫,无法跟大汗细说。

  这次我冒险前来,就是想向大汗借一件东西,上次那两个细作送给大汗的书信是否还在?请大汗交付于我,老臣自有妙用!”

  “好吧!”颉利将黄皮书信拿出来,递给他。

  张道玄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大汗,现在外面守备森严,岗哨众多,我等不宜久留,这便离开了,大汗就安心等待好消息吧,珍重!”言罢,叩首拜别,匆匆离去。

  颉利心中多少有了一丝安慰。

  再说张道玄,他和随从呼勒避开守卫,偷偷潜出别苑,回到藏身之所。

  呼勒问道:“军师,您又有何妙策?要这书信有何用?”

  “呵呵,以前确实无甚大用,可眼下,恩,我敢断言,这绝对是个宝贝!”张道玄眯缝着眼睛,若有所思道,“自古有人的地方,就有帮派,这大唐看似一派升平,君臣和谐,上下一心,可这私下里恐怕早已开始了党同伐异,勾心斗角。就好比一汪大湖,表面上波澜不惊,可下面有多少暗流汹涌,常人又怎会知晓?”

  呼勒听得云里雾里,“属下愚钝,还是不明白军师的用意。”

  “好吧,现在也没有外人,我便跟你好好讲讲,你当真以为这封信是那俩小子送给我们的?”

  “难道不是吗?”

  “哼,看那俩小子的谈吐,分明就是两个市井泼皮,又怎会探得如此紧要的情报?”

  呼勒猜测道:“这信是岑文本写给蜀王的,那他俩或许就是送信的,半路上财迷心窍,跑来换点钱花也有可能啊!”

  “绝非如此!”张道玄摆了摆手,“这封信从语气上看,明显是一封私信,可这落款却刻意写上了官职,还盖上了批阅公文才用的印章,这正常吗?”

  “诶?对呀!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我也觉得蹊跷,可又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好冒险前去。现在看来,定是他们大唐内部官场倾轧,有人想借我们的手除掉李靖和那个小皇子,故而才伪造了这封信传递情报,又唆使俩傻帽当替死鬼。”

  “那军师认为是何人所为?”

  张道玄捻着山羊胡,“具体是谁还无法断定,不过我料这事恐怕与太子脱不了干系。那三皇子李恪这一仗出尽了风头,李世民势必要大加封赏,受波及最大的就太子。”

  “军师言之有理呀。”

  “哼,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李恪的本事太大,将太子比得一无是处。那个太子怎么可能不嫉恨,有所动作也实属正常。

  眼下的大唐有两股势力,太子树大根深,大唐的开国功臣多半都是他的死党。而李恪经此一役,收买了很多军心民心,其势也大大增强。

  这两股势力相争已是箭在弦上,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激起他们的争斗,而后乱中取利。”

  说到这,张道玄打开窗户,仰头看着漫天的烟花,脸上露出一丝怨愤,“你明日就把这封信送到京兆尹府上,切记不要暴露身份,如果老夫算得不错,它便是打响这场战斗的号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