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出发,百家争鸣!(下)(2 / 2)
“请问阁下是?”
公孙术对着中年男子行了一礼,中年男子微微一笑,拱手说道:“在下史家弟子司马骞”
司马迁?不是吧,那个后世写出《史记》的千古人物?刘纪不敢肯定,这个时代的乌龙太多了,以至于他根本就不敢确定前世的那些名流千古的人物到底会不会出现,他现在已经完全不能依靠前世的知识来了解这个时代!
不过既然是史家,又是司马迁……这要是真是他所熟知的那位可就了不得了,那一部史记为中华历史抹上了绚丽的一笔,与屈原一起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弟子?司马骞?可是马字骞那个司马家的子弟?”
相比于刘纪的不淡定,公孙术可就是一副大师的模样,很淡定的说了句,显然对于这个名字还是有所耳闻。
“不错。”
司马骞笑笑,公孙术表情立刻肃穆起来,用着一种比较钦佩的语气说道,“楚国司马家可是大名传于诸国,也是司马家让老夫真正明白了史家的脊梁啊!令人钦佩,令人钦佩。”
楚国司马家?刘纪显然也没有听说过,虽然来到这个时代他恶狠狠的补了很多知识,可是对于许多事情却还是不知道。比如说这个司马骞,马字头的骞而且还是楚国人看来真的不是大汉的那个写出史记的神人了。
“史家弟子,自当如此。我等既然为史家,就应秉笔直言,更应将事实流传于后,献媚讨好,非我史家弟子能为。”
司马骞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孤傲气息,事实上在从司马骞身边除了几个仆人外都能看得出。诸子百家中,哪个学派没有几个弟子出席?但这个司马骞旁边竟是没有一个史家弟子。
“呵呵,史家脊梁在司马家体现得淋漓尽致啊。”公孙术叹道,看着身边似乎一点儿也不知道事情的刘纪,开口说道,“史家记载君王以及大臣所言,并流于后世,大多都是铁骨不屈之辈。当年楚淮王因为与几位士大夫一言不合而怒杀几位士子。楚淮王怕此事暴露出来天下人对楚淮王定上昏君的名头,勒令所有人不得外,唯有史家秉笔将事情记入史册。为了此事淮王命令当时的史官司马惶篡改史册,司马惶宁死不从,淮王一怒之下杀死司马惶。可是接下来的司马家数位史官也是如此,宁死不愿意修改史册,楚淮王也只好做罢,而此事也传于天下,史家骨气可想而知!”
公孙术的一席话,让刘纪有些震惊,他一直以为史家都是听说君王的命令的,君王叫他们记载什么他们便要记载什么,哪里知道史家还有如此骨气!
不过,这记录史书的史官难道不是君主任命么?为什么非要任用司马这一家子,刘纪可不相信史家每一家都是像楚国司马这一家如此有骨气的。
</b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