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61 灞桥(1 / 2)

加入书签

贺兰敏月没有反抗,甚至连嘴角被打出来的一抹鲜血都没有动手去擦,脸颊人士子们,经常游玩儿、作诗的雅地。

每到初春时节,这里便是人潮拥挤、人头攒动的一番热闹景象。络绎不绝的文人士子、来迎送往的百姓,无一不在这里折柳相赠,或者是折柳在手,凝神思索着悠然意境的绝佳诗句。

但今天,灞桥却是一片肃穆,两侧不单有长安城的金吾卫手持马槊肃然而立,还聚集着不少文臣武将。

身后则是赤服持戟武卫立在身后,而第二排弓箭仪仗武卫肃然而立,旌旗一列立在三排,横刀与各色幡旗又是一列。

左右司御率立于两厢、车马前六后六,各立绛引幡十二。左右监门率各率两人检校诸门,引骑于前。

少师、少傅、少保正道站路,备卤簿,东宫文武官员立于两侧。

左庶子归于前方,太子殿下车碾立于其侧,鼓吹、金路、四望车,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詹事、太保、太师、太傅立于最前端。

身后则是东宫清道、仪刀、仪箭、马槊、旌旗随风咧咧作响。

文臣武将各个肃穆,如果按照太子殿下李弘征战西域的功劳,换做是一个臣子的话,自当该是帝后两人行至灞桥相迎。

而如今立下此惊天盖地之功劳的,却是太子殿下李弘,难道还要让皇帝与皇后亲迎?然后左右相扶至灞桥,太子殿下下马,禀奏?!

礼官已经头疼了十来天了,关于太子殿下回长安,这皇家礼制跟文臣武将的礼制,没有一个能够用的上的。

最后,还是躺在病床上的许敬宗虚弱的说道:“臣当以为,以太子殿下之仪仗,东宫之官员为主,朝臣为辅予以迎接便可。”

待李治跟武媚听到这个建议时,也是忍不住心头大松了一口气!

让他们两人去迎接小兔崽子?到时候看见他能不能忍得住揍他的冲动,都说不准,还给他牵马至灞桥!

他李弘敢吗?恐怕不得自己两人走到马跟前,那臭小子真能够扭头骑马扔下所有人自己跑了。

“那个……谁,白纯,你没用,我改穿什么衣服?盔甲?太子常服?还是朝服?”李弘坐在简陋的马车里,一路上本来还挺舒服,自从进入长安地界,李弘就开始觉得这马车怎么有点儿扎屁股,怎么就坐不稳了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