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泡汤(2 / 2)
从四月以来,由于大雨不停,朝廷已经事先料到必然会生大规模的水灾,已经下令各地准备救灾。进入六月后,水灾不断的爆,朝廷也在不断的调集物资,甚至命令各地驻军帮助救灾。
为了防止灾后的瘟疫,天子还下旨,一是征召各地的医师,准备所需药材,周复还下旨征求民间医家对控制瘟疫的良方和意见,以群策群力共同应对瘟疫;二,命令各地的军方医药院向平民开放,全力应对可能生的瘟疫。
这军方的医药院还是在大宋绍兴五年末,孝贤皇后虞水灵主持大宋军政的时候成立的。
因为历年的战争,受伤之人甚众,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收治,导致死亡率较高;而且不少受伤致残的军人无处安身,往往流落在外,甚至以乞讨渡日。
虞水灵看到这种情况,心头不忍:这些伤残军人都是为国效力的人,怎能不安排好他们今后的生活。她也曾经听说过,在靖康陛下之时,原磁州知府周将之在自己的辖地设立了“医药院“,并提议在各地都设立这样的医药院以救治伤者。宋钦宗本已经准许,可惜大宋随即灭亡,周将之的建议也泡了汤。
于是,虞水灵与太子商议,下令在各道、府都成立了医药院,收治受伤的军人和百姓;伤残的军人如果无处可去,也可以留在医药院由国家养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大宋军制改革之后,各地医药院归于兵部统一管理,在临安成立了医药总院,下面的各道、府的医药院成为了它的下级,形成了军队专业的医护体系。当时主政的皇太子周复下令,调集民间大夫充实医药院,并授予官职。
兵部也不断的拨款充实医药院,之后医药院的水平大大提高,再加上它形成了固定的体系,效力也大为增加。而且,医药院还对外招收学员,以培养军中的医官,成为了大宋医疗人才最集中的培养基地。
面对水灾和瘟疫的威胁,天子周复当然也会用上最得力的医药院,早就安排它们参与救灾。
看着窗外不断落下的雨丝,和充斥耳边的哗哗雨声,正在陪着两位庶母缝制小衣服的马忆灵脸上出现了忧色。
自从确认她怀孕了以后,大家为了不让她再烦心,外面的事情尽量不在她面前提。
就如上次大金请求和亲一样,直到丈夫已经同意金朝和亲的请求,几位长辈才小心的把事情转告给她,还再三向她保证:没有一个女人能够取代她的地位;无论大金公主最终会不会到达临安,也不管将来周复的身边会不会再有别的女人,她永远都是大宋的皇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