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0章 违心(1 / 2)

加入书签

程奉仪也不勉强,只替他端着碗,杨琼唯恐她手酸,三下五除二就把梅子汤喝了个精光,结果太着急还呛着了,恰被前来探病的钟绿娉看到了。

但凡美人都有爱英雄的本能,钟绿娉就更不例外了,说她对杨琼一点心思也没有,那是绝对的假话,可当她看到杨琼呛得咳嗽,程奉仪一面递过帕子,一面拍着他的背,笑着让他喝慢点时,忽然就自惭形秽了。

这样的两个人,即使不能够在一起,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容不得任何人去亵渎,哪怕是自己也不行。

他们经历过的酸甜苦辣,自己一辈子也体会不到,更深深地明白,杨琼对程奉仪的感情,不会因为她前后嫁过两个男人而改变的话,那么更加不会随着时间的蹉跎而减淡,自己果然还是不要抱有任何期待比较好。

这么想着,心里也就释然了,带着发自内心的祝福,她跨进门槛去,笑语嫣然。

经过三天的休整后,韩追再次发起攻城,他的执着简直令玉莹刮目相看,心想如果他用这份精神去和关外的北狄啊、呼蒙托儿啊之类的国家死磕,那么绝对会是一个令各族闻风丧胆的人物。

只可惜他的执着用错了地方。

由于天气晴开,玉莹再次动用了油锅战术,滚油松香加纸钱,连杀带武大臣,造反初步取得胜利。

这一消息无疑是一剂振奋人心的药,燕州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放鞭炮,欢声笑语沸满街,比过年过节还要热闹。逃难离开的百姓也陆陆续续返回,开始为秋收做准备,城里城外无处不洋溢着喜庆,每个人的心情都如麦浪般金光灿烂,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好日子。

小秋和弄月本已走到阿玛多尔山下,听到凉州军退了的消息,又日夜兼程地赶回来,终于在前天平安返回,小康皞与娘亲分别这么久,一路上竟不哭不闹,能吃能睡,不但没有瘦了,似乎还长胖了些,众人都连连夸他天生沉得住气,是要做大事的料。

按照康敬绎的指示,徐诚和山简带着一万人回来换防,杨琼和曹迁护送玉莹等人南下返京。

启程的这天,所有人都起了个大早,钟绿娉带着小康敬娴与王氏同乘,玉莹则与程奉仪一同照顾小康皞,小家伙和姐姐不一样,不大粘人,随便给他个东西就能自己和自己玩,偶尔和身边的人分享一下心得,呜呜哦哦也不管你能不能听懂。

坐车总是无聊的,玉莹把儿子放在软被上,自己在矮几上铺开纸,认真地写着什么。

程奉仪握着一卷书,一手支颐,懒懒地道:“你也不会歇一会儿,又写什么呢?”

玉莹答道:“王爷虽然打下了京城,但皇上的尸骨没找着,有可能还活着,如果被他逃出京城去,再以天子之名召集凉州残部,丰州、巴州之军,背水一战,胜负仍然难说得很。所以现在一定要稳住脚跟,不能让人抓到把柄。”

马车在官道上行驶,虽不至于颠簸,但也不能算平稳,玉莹的字迹却隽秀整齐,有条有理。

关于朝中官员,她劝康敬绎“不计前嫌,任人唯才”,对于起兵有功的贤臣良将则要“尊爵厚赉,不予高权”,康敬颉遗留下来的后宫嫔妃,没有子嗣的“悉数放还,各自婚嫁”,已有子嗣的“洒扫皇陵,永不复归”,其亲眷“若有凭女而荣者,着贬回原职,再量才而定,不可一味打压”……

玉莹知道接下来康敬绎就要做皇帝了,很多话她是不方便当着人再说了,否则便有后宫干政、国风不正之嫌,而且两人独处的时间只怕也会大大减少,这些一等一要紧的事,无论如何等不得,所以她才不得不一条条写下来,准备到了京城之后,让曹迁代为转交。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康敬绎竟然拖着不肯登基。

“广积粮,缓称王,王爷的做法其实是非常令人称道的。”坐在轿子上进宫的时候,百里赞如是评价。

经过了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后,霜枫凋零的秋末玉莹等人抵达了阔别三年的京城,康敬绎果不其然没空来接,但百里赞却率近千人的仪仗队等候在紫章城外,大开城门迎接现在还是武王妃、将来极有可能成为皇后的玉莹。

玉莹抱着儿子下车,城门前齐刷刷地跪了满地宫娥太监,四台软轿已备好,除了玉莹的是正红色,绣祥云飞凤外,其余三人的都按正三品诰命夫人的仪制,选用群青色,顶盖垂金黑双色流苏。

程奉仪归心似箭,左右张望不见丈夫翟让来接,心中十分忐忑,不知是否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便拉住玉莹的袖子道:“玉莹,我……我想回家去看看。”

老迈的父亲与年幼的女儿是否平安无恙,还有忍痛与自己别离的丈夫,如今又是怎么个模样?翟让不在迎接的人群中,这一点令她倍感不安,心里头禁不住冒出各种胡思乱想,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看个究竟。

玉莹也并不知情,刚想点头,百里赞就道:“程夫人,王爷已经派人去程府请人,程夫人这会儿进宫去,应该正好能与家人团聚,否则走岔了反而不好。”

程奉仪一听康敬绎早有安排,便稍微心安了些,点点头:“那好吧。”

数人坐上软轿,玉莹的轿子理所当然走在最前面,百里赞按康敬绎的吩咐,絮絮地交代了入主京城以后的种种事宜,玉莹怀里抱着熟睡的儿子轻轻拍打,边听边点头,当百里赞说到康敬绎拒不肯登基时,她大感意外:“为何不登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