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055章敢进诤言(1 / 2)

加入书签

东方云天真诚地对杨老师说:“杨老师啊,我今天就是专程来听真话,摸实情的,请你放心大胆地讲。 ”

杨老师看样子平时对村里的贫困状况进行过认真调查,有着深入了解,而且作过思考,因而他讲得头头是道:他认为牛尾村村民是吃苦耐劳的,之所以成为全县挂了号的贫困村,不是因为牛尾村村民好吃懒做,而是受到三方面原因的限制:

第一方面是自然条件恶劣,俗话说靠山吃山,但牛尾村的山是石山,种树,树难生,田也是贫瘠的梯田,种稻,稻难长;

第二方面是没有找准一条适合自己村里的脱贫致富路子,牛尾村里的山头虽然不适宜种树,但是草长得比人都高,是养殖菜牛和山羊的好去处;牛尾村里的梯田,虽然不适宜种水稻,但却是沙质土,是种西瓜、花生和红薯等经济作物的好地方,这就需要县、乡两级政府引导村民改变千百年来的传统种养习惯,并树起几家种养方面的典型,示范带动全村村民脱贫致富;

第三方面是没有打通制约村里经济发展的‘瓶颈’,牛尾村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连通外界,哪怕是在山上养殖出了菜牛和山羊,在梯田种出了西瓜、花生和红薯,这些农产品销售难又会成为阻挠牛尾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杨老师看到东方云天听得津津有味,并且频频点头;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些只不过是他的粗浅看法和一家之言,只是因为他说到底也是牛尾村的一介村民,吃的是牛角村的饭,喝的是牛尾村的水,教的是牛尾村的娃,对牛尾村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也充满感情,因而对活在其间半辈子的牛尾村贫困原因就作过一些调查和思考。

东方云天对杨老师说,瀚海县有的扶贫干部缺乏的就是杨老师这种对贫困村的认真调研和深刻思考,因而提出甚至实施的扶贫工作措施就缺乏因地制宜的针对性、“一村一策”的可操作性和定点扶贫的精准性,于是瀚海县几十条像牛角村这样的贫困村的扶贫工作措施几乎千篇一律,扶贫工作资金有时重在“输血”而不是注重“造血”,像是“撒胡椒面”一般,今年撒一点,明年撒一点,村头撒一点,村尾撒一点,因而瀚海县一些贫困村呈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