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案牍积山笔如刀(三)(2 / 2)
想到此处,王鉷立刻想起了王銲。他这个弟弟,虽然被自己安插进了户部,但从不喜钱粮之事,竟日不是在家舞枪弄剑、就是出门结交三教九流,一副任侠豪放的模样。
之前王鉷对弟弟的行为很是不满,嫌他不务正业。现在看来,或许可以考虑发挥王銲的特长,让他在边疆军功上有所建树。
而王正见作为同宗名将,虽然此刻各为其主,但以后也可以考虑拉拢过来,为己所用;北庭的阿史那旸,不惜代价要投靠相国,看来也有做文章的空间;还有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此子似乎在朝中尚未有得力靠山,若能结为同盟,或更进一步收归门下,自己也能在边功之上有所突破了……
王鉷心花怒放、踌躇满志之时,吉温心湖之上也泛起了层层涟漪。
心深似海的吉温,自然明白李林甫话中的深意,更清楚王鉷才是相国心目中选定的继承人。
虽然对王鉷很不忿,但吉温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王鉷比自己更具有优势。
吉温之所以为相国所重视,关键在于谋划之功和参赞之劳,他能够在纷繁纷纭的政争中,敏锐抓到或联想出可以利用的要点和关系,然后通过酷刑将形势引向对己方最有利的局面。
吉温的得意之作是杜有邻案。此案细究根源,不过是杜家翁婿不和、大女婿柳勣诬告丈人杜有邻“亡称图谶”的家务纠纷而已。
在大理寺和京兆尹已经基本查清事实的时候,吉温得到李林甫授意,直接插手案件的审讯,并无中生有,通过杜有邻的次女杜良娣,将案情牵扯到太子李亨的身上。
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亡称图谶”的罪名后面,平添了“交构东宫、指斥乘舆”;话语不多的罗希奭,也抬起头,想知道李相究竟欲表达何意。
“尔等切记,为将帅者,必须深识天文地理,方可有所建树。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于国无补。石堡城雄踞高山之巅,三面均为悬岩峭壁,无法攀登,仅有一条羊肠小道可通城中。而石堡城又分大小方台两部分,东西相峙,扼守着小道两侧,地势险恶,易守难攻。吐蕃只需在城中囤积足够的粮食,驻守千人,便可抵御千军万马,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无论是动用十万大军还是二十万大军,其实并无差别。”随着李林甫娓娓道来,日月山、西海附近的险峻地形仿佛在内书房里缓缓展开。
三人听后,面面相觑,均不曾想到,相国竟然为了石堡之战,耗费如此精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