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五章 闲人(1 / 2)

加入书签

<content>

第二日,冯川早早地就过来,引着周楠出去询价、看房。

这还是周楠第一次深入到这个时代的大都市普通市民的生活当中,一切都感觉到分外新鲜,弄得他都想写一篇《明朝京城阶级分析》的文章了。

以前在扬州的时候不算,那时的他作为唐顺之幕僚,整天呆在行辕里累得两眼发花。即便和同僚出去玩乐,走的也是青楼、酒肆和风景区,其实对于那座大城还是非常陌生的。

从他以前在现代社会所接触过的史料来看,明朝中后期间生产力发达,物价其实非常低廉,至少在他这个现代人看来如此。

就现在的京城物价来说,一件官服十六七两;一双好鞋子,七钱白银;一头驴,十五两。其中物价波动最大的是粮食,就拿京城人爱吃的小米来说。根据当年河北的粮食产量不同,一石小米从一两到七两不等。

至于衣食住行中的住,明朝的房价也不高。就拿周楠所知道的,淮安安东县有一家人卖房,正房三间,厢房三间,门面三间。共计获得五十两纹银。

五十两银子什么概念,也就四万块人民币。九间房,两百多平方,才四万块啊同志们!这比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房子还便宜啊!

那么,京城的房价是多少呢?

史料上又说万历时期京城有一位小商人,把马路边的门市房卖掉,前后各四间共计物古迹,顿觉眼睛都不够用了。

看周楠到处张望,冯川催道:“周大人,等买了房住进内城来,你天天都能看到这些景儿。看得多了,也没有那么多希奇。”

冯川所说的宅子位于内城西南,距离宣武门没几步路,据说乃是前朝正德年间大太监王振的一处产业。后来没罚没入官,又落到一个什么官员的手头。那官员年老致仕回乡,托人变卖。

到地头一看宅子,周楠吃了一惊,继而微微气恼:“冯川,你是在埋汰本大人吧?”

宅子实在太大了,迎面是三扇黑漆大门,有大大小小四个院子,二十多个房间,总面积达到惊人的一千多平方。里面挖了荷塘,垒了假山,搭了葡萄架,异常清雅,简直就是一座小公园。这已经是豪宅了,又位于内城,可想价格绝对是个天文数字,怕不是自己能够承受的。

冯川吃周楠呵斥,讷讷道:“大人一看就是个读书人,外城的房子你也瞧不上,想来想去也只这屋适合你。确实是有点贵,都一千多两了……要不,我再同主家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杀点?”

“什么,一千多两?”周楠低呼一声。

冯川:“大人。”

周楠“买了,买了。”这句话就脱口而出。

冯川大喜:“我就去找主家敲定此事。”

很快,主家就来了人,经过一番杀价,最后以一千六百两成交。找了保人,办了房契,周楠就成为这座院子的新主人,冯川也得了十六两的中介费,喜得眉毛都弯成新月。

冯川心中略微遗憾:如果换成去年,这院子怎么也得卖两千,我还可多得四两好处。

院子实在太大了,家具都已经搬走,空荡荡地有点糁人,尤其是在没有光污染的夜里。

周楠心道:得买点家具,还得买几个仆人使唤了。

就让冯川帮自己明日买些家具、日常用品和下人回来,姓冯的自然是没口子答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