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楚之略(2 / 2)

加入书签

四面出击,利用大别山、桐柏山、淮河、汗水、湘江、长江将整个楚国分割。

其楚国王师、申息、鄂县等兵团被分割在武汉、云梦一代。

陈蔡、南阳、鲁阳、许等兵团,被分割在原。

使楚国首尾不能相顾。

一旦攻占了襄阳,则筑城做好防御的准备,伺机而动,连接汉以为援。

到时候勾连在云梦大泽的孟胜,断武汉地区楚军的后路。

如果楚军后撤,则鄂地的泗军团紧跟不放,追击压迫以歼灭。

如果不退想要筑垒拖延时间,则这边也选择拖延时间,攻取申息之地,派出干部立刻土改,稳定局面,以筑垒对筑垒,襄阳之军直扑楚都,瓦解楚国统治。

南海军团沿湘江顺流而下,攻取长沙等县,与江北遥相呼应。

至于南阳、方城、鲁阳、许、陈蔡等地的楚军,他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

要么选择死磕襄阳,墨家死守襄阳,只要撑到武汉会战结束,楚国算是彻底完了。

同样如果他们死磕襄阳,泗会进行总动员,沿淮水向北,各个击破,攻占陈蔡等地,迫使楚国封君不得不放弃攻取襄阳退守他们的封地。

如果他们不死磕襄阳,而是选择集结兵力于原,配合魏韩赵齐,来一场“围魏救赵”,攻取泗换取泗退兵,那也有预案。

适和墨家的高层都会留在泗,进行全面的总动员,让魏韩楚齐看看有效基层统治之下的总动员和内线作战有多么可怕。

如果他们拖延时间,等待各国一同出兵,那么墨家也会选择拖延时间,只要将大别山桐柏山和汉江分割的楚国南部军团歼灭,大势便定。

如果他们不拖延时间,而是迫不及待地准备进攻,则按照预定的计划,先断其一指各个击破,使得他们无法集结。

如果实在意外,出现了各国的反应速度远超分封建制时代的极限,真的组织起来一支前所未有的大军,那么按照之前参谋部的计划。

放弃宋国,北线利用济水菏泽等地的筑垒区防守,线后退,集结兵力,诱敌深入,一但机会来临深入已深,则在左翼也是南翼击溃联军右翼,包饺子以迫使联军后撤。

如果他们面对右翼被偷、左翼无法攻破菏泽济水防线、军深入太深的情况还不退军,那可以选择在内线决战,打一场凹月口袋阵的歼灭战,毁掉魏楚韩齐最后的野战主力。

只不过这样一来,魏韩楚齐都完了,一点挣扎的机会都没有了,到时候原战场的战略进攻权在墨家手。

到时候先北破齐,兵临黄河、太行,是蚕食还是鲸吞那都无所谓了。

整个华北平原的精华地都在墨家手,开发最好的淮泗地区不失,江南楚地归属于墨家不过三年可以通过土改拉出来一支大军。

墨家这些年为了这个大战略,培养和储备了足够数量的通晓各地楚语的干部,早在十余年前已经开始准备,不但要灭楚,还要占着不走形成有效的统治。

这个计划看似繁琐,实则简单,算哪一个环节出了意外,只要不是全败无胜,楚国基本没有可能存在了。

楚国新乱,如果楚国选择在武汉会战,泗的军团不可能失败,战斗力的差距不是计谋手段可以弥补的。

如果楚王选择逃亡,放弃武汉会战,那实际也是死路一条了。放弃武汉,等同于放弃荆襄,学当年柏举之战一样南逃,也再也没有复国的机会了。

墨家不是吴国,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解民之悬形成有效的统治,楚王放弃的越多越快,墨家实力增长的越快,他敢逃墨家敢占。

申息之师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南下武汉和荆襄军团会和,准备武汉会战;要么北和南阳陈蔡等师会和,再图他谋。

如果申公真的脑子不好使,选择了指挥申之师救援合肥、下蔡、寿春,那正好免去了许多麻烦,各个击破先吃掉申之师,淮北到鄂地楚国一丁点兵力都没有了,那今后可真是畅通无阻。

精锐兵夺三关取襄阳,只是为了关门打狗将楚国分割,不是不如此便不可胜的手段,只属于如此可胜的简单一些的手段,所以计可行则行,不可行则沿江推过去。

同样,原地区,魏国被墨家和秦国东西轮着放血,其实已经没有一支能战的野战军团在东部了,韩国还有些实力,但也得和楚国残余力量配合才行。

齐国自己可不敢深入泗,孤军深入必死无疑,齐国只能等待各国准备好了才行,而各国准备好的时候,可能郢都都已经进行动员大会开始征兵了。

对这个计划而言,最关键的是第一步,毁掉越国的水军,使得越国形同虚设,断绝后顾之忧,取得制江权。

当然,如果此战不胜,那退回来选择避开水战过江陆战的方式先灭越国,缓缓图之。

只要此战胜了,那么可以倾尽全力实行所有的计划。这些计划不是靠谋略智计能解决的,而且墨家可以承受数次失误,而楚国只要有一次没有“令人惊叹地以少胜多”完了。换而言之,楚国要至少创造三次属于后世史书三千年留名的迹,才有可能保住不灭。

楚国需要完成的三个迹,包括:内乱刚息军心不稳的最多四万野战军团在武汉地区击败至少六万的泗精锐而且还得是歼灭战而不是击溃战;南阳方城掐指一算算到了墨家的意图放弃放弃封地且在一个月内集结完毕反攻襄阳;一颗流星落入彭城导致墨家所有高级干部死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