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网打尽(2 / 2)

加入书签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击地点,正好在大汉、匈奴和乌孙三国的边境地点上,可以用最快速度打过去,打出成绩来振奋士气,也遂了老人家心愿;

度辽将军范明友,是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的女婿,曾经出征匈奴斩首七千,也算是个经验不错的武将,他代表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的中央军嫡系出战,自然冲的不能太猛,但也不能落后,所以出击地点安排在老赵旁边,跟着最有经验的将军打,就算建不了大功怎么着也不会丢人;

御史大夫田广明的部队正对着北方的匈奴,而且离乌孙有点远了,这个地方进可进退可退,十分有利,因为田广明再怎么说都是朝廷的三公级大员,是代表整个大汉的最高级别指挥官,战果可以不大,但输了可就是重挫国威,因此他在中场,西有赵充国、范明友,东有韩增、田顺,十二万人掩护他侧翼,实在够安全了;

前将军韩增没有啥作战经验,而且毕竟是七世王侯的大贵族,弄出点危险来也够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受的,既没经验又怕出事,自然选在大汉出击匈奴的最常规地点云中,怎么打,走哪条路线,前辈将军们已经实践过无数次了,随便翻翻历史教科书就成;

云中太守田顺在田广明和韩增的斜后方出击,让他上场实在只是大汉打匈奴的老规矩——从前线重镇云中、代郡的太守或其余官员里挑出一名将军作战,因为常年在前线,熟悉敌情方便调度嘛;

老实说,这个方案可是霍光一手安排的,算得上考虑周到、“用心良苦”,既要打出成绩,又要照顾政治因素。他的意图是五路大军一起平行扎进匈奴国境内,不出意外,西面的赵充国肯定先接上火,随后就是在他东面的范明友、田广明、韩增和田顺。

这么安排非常有道理。因为匈奴要打西面的乌孙,肯定从大汉的北面和东面来,大汉军队接上火,匈奴必然先往东面跑、后往北面跑——因为东边是肥美的水草地,而北边儿都是大戈壁嘛,就算要跑,肯定也先挑个好地方不是?如此一来,全线大军可就都抄上了,这时候赵充国往东面杀个回马枪,五路人马扎个大口袋,这一网打下去不捞个几万匈奴人都不算多!

由此可以看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这个办法既稳妥又出成绩,确实符合他的性格。大汉前任大司马卫青和霍去病的那个时候,兵少粮少,所以都是打长途奔袭、奇袭、破袭和“防守反击”,到了第二任大司马霍光,“兵精粮足”、国力昌盛,不来个大面积平推和“围点打援”,实在是对不起自个儿对不起国家。这一推可不要紧,按照赵充国的说法,运气好了,仨月真就推倒单于王庭,再不济也让匈奴十年八年不敢得罪大汉了……

五个人各自为战,要求至少追出国境一千里,其余随便,看谁打得最精彩火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