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九十四章 金口玉言(2 / 2)

加入书签

>

这之前,许延寿和陈汤已经大致向刘病已,禀报了一下,昨日午后前去安排军需辎重、以及工匠原料等的情况。

当时刘病已“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夸奖了他们办事的速度,他们受到鼓励,办起事来更有劲了。

“朝里有人好做官、背靠大山好办事。”有皇帝陛下的金口玉言,一切办理得也都很顺利、快捷,一切也就是等待遴选完军卒以后,把军需、辎重、原料运往城外、把工匠带到城外去设立营盘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前期要做的事,最后也就剩下等待着,今日把军卒遴选完成了。

在羽林军大帅张安世,按部就班的处理了,一些军中的散碎事物,并宣布散帐以后,陈汤就同羽林军众将领,一起退出了大堂、会合了许延寿,等候在外厢之中,等候着张安世出衙以后,一同前往羽林军大营,前去遴选军卒。

其实以张安世为首的,这一行人数并不太多,除了羽林军大帅,张安世的十几名亲兵以外,其余的也就仅有,羽林军中军官、长史等人;官阶都要高于陈汤。当然,因为这是在军营中、而不是像在官场中一样,下级还要没完没了的,向上级或同僚见礼、寒暄。

许延寿和陈汤,跟随着张安世等人,来到羽林军大营,大营中各个校尉麾下的所属军卒,也都是在按着,常规的日程安排,执勤的执勤、休整的休整、训练的训练……。

按职责来讲,羽林军平日里也并非只是,养在大营中操练、时刻的准备着,迎接突发事件的爆发。日常情况下,羽林军还要相当于,京城长安的卫戍军一样,按正常的职责,也要负责京城长安的内外城、以及皇城外围的守卫和治安执勤。

长安,大汉帝国的都城,每日里同样也会经常的意外事故频发;同样也需要羽林军前去弹压、处理。因而,正常情况下,每日里在京城长安,负责守卫执勤,处理突发事件的羽林军兵将,几乎要占去现役羽林军的三分之一。同时,校尉麾下的兵将,有一半左右的部属,还要对占地极广的羽林军大营,进行执勤和守卫。

因而,目前聚集在羽林军大校场上的兵将,连现役羽林军兵将一半都不到,其中大部分的乃是预备役和辎重兵。古代、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军旅,正常情况下是没有军饷的,但羽林军则是一个例外。虽然也没有明文规定的军饷,但变幻名目所谓的赏赐‘例钱’还是要有的。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国家再穷,相当于帝王亲军的羽林军也会装备精良、丰衣足食的!

何况,身为羽林军的一员、也包括预备役和辎重兵,大多数均是家境殷实、出身清白、没有任何不良记录的所谓的‘良民’出身。更有甚者,其中也不乏宦门贵胄的子弟。这些人安能过得了,一日无钱的日子?当然,家境贫寒的羽林军现役兵卒,也绝不是一个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