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我去,枪口抵在了脑门上(求收藏、推荐)(2 / 2)
鬼子的单兵作战能力还是挺强的,他们一个人往往可以抵挡十个、二十个、三十个、甚至一百个国军士兵的围攻且不丢性命。
如昔年的河南省,驻守的国军士兵足有数十万之多,但就是这数十万之多的驻守国军士兵,愣是被鬼子派出的三千人马给打的望风而逃,溃不成军。
很多时候,鬼子还没打到跟前,国军士兵的头头脑脑们不是逃的不知了踪影,就是在暗地里打着属于自己的小算盘,坐等鬼子收编,随后摇身一变,成了吃汉奸饭的伪军。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
普县(这个名字是作者随口编的,读者就不要纠结了),当时有警察三十多人,防守保安队七十多人,累计一百多条人枪。但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就是这一百多条人枪,乖乖的向前来攻城夺寨的鬼子交出了他们所防守的县城。
可笑的是,攻击占领普县的鬼子还不到一个班,就是这区区数个鬼子,里面还有一个伤兵。
由此也可以看出,中日交战双方士兵的个人单兵作战能力。
其实严格的说起来,也不是个人单兵作战能力低下的缘由,而是双方国力的原因。
抗战时期,鬼子士兵个头低矮,但异常的壮实,且受过长时间的军事训练。而作为他们对手的国军士兵,个头虽高,可极其的瘦弱,不少人还是被强拉的壮丁,属于那种前脚放下锄头,后脚就拿起枪奔赴战场的类型。其中许多人连枪都不会开,甚至有时候他们连枪都没有,完全就是用大刀、长矛、锄头之类的冷兵器在与武装到牙齿的鬼子进行战斗。
再加上人云亦云,直言鬼子有多么多么的厉害,多么多么的不可战神,因此才会出现鬼子还未攻到跟前,领军将领便已经带着部队望风而逃,及一个鬼子追着一个满员连队的国军士兵满山遍野疯逃的惊奇局面,这种局面,直到平型关大捷才扭转过来。
当然。
也不是所有的国军士兵和将领都是那么的胆小如鼠,昔年29军便在长城喜峰口大败鬼子,由此也打出了29军大刀队的赫赫威名,再比如郝梦龄将军,他是抗战时期第一个以身殉国,战死在抗日战场上的将军。
总之。
有的人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是奋然抵抗,纵然丢掉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但有的人却胆小如鼠,畏敌如虎,不惜丢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向敌人乞降,必要的时候,为了活命,还不惜为虎作伥,充当汉奸。
就像现在的周卫国,他明显是属于后者行列的,既为了活命,在想方设法的躲避着鬼子。但是周卫国又跟他们不一样,他心里是有底线的,是不会为了活命,去向鬼子投降充当汉奸的。
故而在一番短暂的思索之后,周卫国选择了一种不少国军老兵油子都会采取的办法。
即装死。
也就是在战场上面装死,等战役过后,趁着没人或者夜幕降临的时刻,偷悄悄的离开战场,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由于时间的关系,再加上强制开启的分线任务,周卫国先是将两个拖油瓶重新拖到他们之前躲藏着的柜子里,之后又用地上有些凝固的血液伪装了一下自己,然后如挺尸般的躺在了距离柜子不远的地方。
为了以防万一,避免鬼子刺刀捅到自己身上,周卫国还将一个篮子似得东西放到了自己的身上,篮子里面是他拿枪的右手,驳壳枪的机头此时已经张开,假如鬼子用刺刀挑他的话,驳壳枪里面的子弹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射向鬼子。
“呼。”
作为这一切的周卫国,人紧张到了极点,毕竟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
恍然间。
一个黑洞洞的、冷冰冰的、硬梆梆的的东西忽的抵在了他的脑门上面。
不用看。
光凭感觉,就知道抵在自己脑门上的是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