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复井田(1 / 2)
沐忠亮犹嫌不足,“廷灿,你来说说,如今我们的罐头卖得怎么样?”
伍廷灿这段时间都在忙活罐头出口的事情,听见问话便赶紧汇报。
这罐头甫一出品,就受到广大海员的欢迎,要知道从前航海由于长年累月没有新鲜蔬果补充,船员是很容易得败血症的。自从这罐头面世以后,又有新鲜的口感,也能保存很长的时间,于是就顺理成章地一炮而红,引来大量华船、夷船特地绕道来高价进货,也捎带着买走了不少其他特产。
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线上马,产量越来越高,户部负责关税的官员眉开眼笑,而沐家商行也是日进斗金,而伍廷灿作为掌柜,拿的是干股,自然也赚得盘满钵满。
听完伍廷灿的汇报,黄宗羲叹道,“看来我还是小看了工商的力量,敬之这个方法比我听杰克说起英国的工坊更为先进,要是加以培植,让诸士绅离开土地转向工商,这均田地之法或许能够实现,如此小民耕有其田,天下得安矣。”
不愧是先锋派,这么快就想到点子上了。
不过他又抚须思考了一会,“我江南亦有此类工坊,一则需建在河流、交通便利之处才可获大利;二则其原料大多如桑麻等仍需从田地里出,如此岂不与百姓争良田,复现嘉靖年改桑毁田之祸?”
沐忠亮听完一愣神,没想到黄宗羲思维敏捷到径直就直接揭开了他所构想政策的关键。
在他看来,所谓“改稻为桑”,其实英国“羊吃人”运动的华夏版——“蚕吃人”。
在这个时代,华夏其实已经具备发展相对先进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经济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预期经济效益如何,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是一定要被基本消灭掉的,至少也不能作为国家的主体经济构成部分。而同时,这也必然会导致出现农民源自本能的反抗。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农民的遭遇并不见得不华夏农民好,甚至某种程度上还要悲惨得多。唯一的不同就是在全球殖民的背景下,他们还可以选择前往辽阔的北美。
而在华夏,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则无处释放,经济模式进步过程导致的社会代价无处排泄,最终成为了引爆大明这条破船的其中一条导火索。
“梨洲先生,在我看来,‘改稻为桑’并非是一条彻头彻尾的恶政,”见黄宗羲眉毛一抖,似要发作,“先生且听我言。”
“先生也说,英国工坊先进,那是否听说过‘羊吃人’一事?”
“想要富国富民,需工商并举,这也是先生所言。”
沐忠亮继续侃侃而谈,“然而有英国前车之鉴,可见与小农争地一事在所难免,但莫非因此便不行此法?”
黄宗羲摇头,“断然不可!时事已异,不兴工商,何以足国用?何以富民,何以强国?小民一时之苦,与万世之基,孰轻孰重?”
“这便是了,时事已异,嘉靖朝坏的事,现今未必会坏。那英国,在海外有沃土千顷,失田小农,只要愿出国境,国家当可以十倍土地偿之。如今我大明据婆罗洲,亦有地数十万顷,如海陆两军强大,南洋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