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结局(四)(1 / 2)
<content>
《水浒传》这本书,无论后世有多少人从各个角度分析这本书背后的隐意,以及甄字着句的解释,这本书核心思想是符合“官方”标准的,为其正名。
但只要一看到那群杀官兵聚义的梁山好汉,绝大部分人第一印象都是——这是一本反书。
尤其是在大乾这种敏感的封建王朝。
所以,在发现马晋这个天下知名的大文豪、朝廷重臣、士林魁首,竟公然在刊遍天下的《杂志》写一本“反书”后,无数义愤填膺的“忠臣义士”,开始了反马浪潮。
只是,他们的行动并没有给马晋带来多少的烦恼。
…………
马晋既然敢写《水浒》,自然有他的底气所在,早在发书之前,他便已经和颜易通过气,并获得了泰光皇帝陛下的鼎力支持。
有颜易在后面撑着,马晋自然不惧这些跳梁小丑,任凭这些人如何闹,他也一概不理会,冷眼旁观,继续自己做自己的事。
而那些反马派闹了一段时间,甚至不惜将事情捅到朝会上,但却丝毫没有作用,反而还遭到了颜易训斥驳回。
任凭他们拿出种种例子证明马晋“胆大妄为”,颜易一律通通冷处理。
颜易态度如此坚决,众人便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水浒》这事是做不了什么文章了,于是,在马晋组织的反扑之下,除却个别顽固分子,其余大多数人,要不喜提狱房,要不偃旗息鼓,缩起脖子做人。
诸“邪”辟易,《水浒》也继续正常的在《杂志》上连载。
…………
泰光十一年,七月
吏部郎中崔棱于朝会之上,奏请颜易确立储君,以延颜氏国祚,随后,大批官员附和,在朝会上共请颜易立储。
不过,立储之事非同小可,虽是有群臣共奏,颜易也并未当场给予回复。
其命百官暂议此事,而后回宫思虑了几天,又召集手下心腹马晋、张平等人商议了一番,方才下了决心。
感慨这二十年《杂志》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
而文坛大家、士林名士、权贵富豪、名人官宦,也纷纷发表祝贺,其中份量最重的,莫过于颜易亲自批言,称《杂志》为大乾报业楷模,并亲笔题了一块“天下第一刊”的牌匾送到《杂志》编辑部。
自此,《杂志》算是彻底巩固了在大乾报业届龙头老大的位置,并一级绝尘,甩开后面的报刊无数个身位。
…………
泰光十五年,公主府接连迎来几桩喜事。
三月,二十岁的马乐,在马晋夫妇的撮合下,迎娶亲蔡阳的嫡亲三孙女蔡莹莹为妻,公主府又开始多了一位大少奶奶。
同年五月,马乐又被颜长歌提拔为正六品都尉,授其东宫禁军副统领之职,能把这般重要的位置交给才刚刚弱冠之年的马乐担任,可见颜长歌对马乐的信任。
↑返回顶部↑